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思政课建设高质量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件字号:武大党字[2024]78号    发文单位:党委宣传部


全校各部门、单位:

现将《武汉大学思政课建设高质量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

2024年7月12日

武汉大学思政课建设高质量行动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根据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中共教育部党组有关文件和湖北省有关会议精神,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为根本遵循,以高度自觉和强大动力坚决扛起建好关键课程的主体责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时代新人为根本使命,以守正创新、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方法思路,以强师资、开金课、聚合力、铸品牌等为建设重点,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展现新时期新阶段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形成大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基本原则

1.突出主题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加快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分领域重要思想的课程建设,并融入相关专业必修课。进一步夯实思政课建设的学理支撑,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以“解说”系列为抓手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丰富内容支撑。用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活教材,将新时代改革发展生动实践引入思政课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支撑。通过进一步讲好新时代故事,讲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努力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3.夯实力量根基。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讲好思政课的力量根基。

4.强化融汇协同。坚持以融促合,以合提质,以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要素有效汇集、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思政课“教”与“学”深度融合、思政课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形成共同办好思政课的强大合力。

三、重点任务

1.金课培育行动。举全校之力上好“思政第一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学校多学科资源优势,分专题构建大师资教学团队库,定期开展由学校领导、知名专家参与的集体备课、说课活动。擦亮名师领衔、高度专业、堂堂精彩的“思政第一课”品牌,建设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打造多维思政课程供给体系。高水平开齐开全习近平总书记分领域重要思想思政选修课,进一步建设本硕博“必修课+选修课”思政“金课”品牌。加强以评促建,按年度展开对优质金课、示范课堂、教改项目、优秀教师的评审、资助,每门思政课打造1—3个“示范课堂”,每位思政课教师打磨1—2个“拿手专题”,每个课程中心培育1—2个“品牌教改项目”,加快形成“金课”“名师”集群。学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学第一课、珞珈讲坛、珞珈开讲等活动,带头打造最美思政课、高质量思政金课。提升“思政+专业”融合育人成效。发挥学科优势,健全和完善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合教学、联合调研、双向协同的思政课教学与研究机制,将思政课开进科研项目课题组、科研实验室、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科教育人场所,将思政育人融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等培养全过程,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思政课教学,精心打造研究生思政教育教学品牌。(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2.师资锻造行动。优化师资队伍。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目标逐步提高进人标准,通过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评价委员会持续选聘专职思政课教师。建立思政课实践教授制度,制订准入标准细则,统筹好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机关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上思政课讲台。提升综合素养。用好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全覆盖培训教师。实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计划,发挥好名师传帮带作用。实施“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提升计划”,面向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高水平开展教学竞赛、混合式教学、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数据处理等示范培训。完善思政课教师出国(境)研修、国内实践研修常态化机制。支持思政课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开展深度社会调查。积极参与编写全国思政课教材、教辅和学生读本。落实“教学优先”导向。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考评,突出教学实绩和育人成效。(牵头单位:人事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本科生院)

3.实践提质行动。完善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名师领衔、‘青椒’带队、校地联动、本研一体”实践育人模式,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纲、计划安排、过程管理和总结表彰,面向本科生全面开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修课,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高质量衔接,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推动更多的实践资源向学生开放。丰富思政课新形态新样态。持续打造高水平的“行走的思政课”“校史馆里的思政课”“艺术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开展好思政课“揭榜挂帅”专项实践,广泛组织大中小学生体验感悟新时代新征程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思政课堂。打造特色实践育人“金课”。推动实施“青春共建美丽长江经济带”“青年实干家计划”等专项社会实践,持续开展“武大研行”挂职锻炼、“博士生服务团”等品牌实践育人活动,组织开展“挑战杯”“创青春”等学术科技实践活动,开展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的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组织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重大工程、国之重器等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实习实践,持续开展“珞英计划”政务实习和“珞珈职航”实习实践品牌项目。(牵头单位:团委、本科生院;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附属学校)

4.智慧思政行动。加快推进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使思政课活起来。持续提质“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和“榜样珞珈”“时代新人说”“珞珈研讲”等载体,上好“云上大思政课”。推进实施“思政+AI”计划。升级迭代“马上见”思政融课,每年围绕一个思想理论热点话题形成6-10期节目。加快推出思政课知识图谱、虚拟数字人、学科垂直大模型等系列数字化产品,推进以大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评价方面的深度应用。丰富思政课数智资源。深入挖掘改革开放前沿及湖北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建设集教学精讲视频、生动实践案例库、知识点集萃为一体的思政课优质数字资源包,为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数智支撑。构筑青春版网络思政课群。主动适应青年认知变迁和接受习惯,将思政课与网络新载体、新方法、新形态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一批传播力广、互动性强、影响力深的青春版网络思政课。(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信息中心)

5.一体推进行动。推动课程同向同行。认真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挖掘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和各专业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构建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升跨学科综合育人效果。推进学段贯通融通。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要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全周期衔接,努力构建“学校主导、家校互动、部门参与、社会合作”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强化主体协同发力。“大手牵小手 共育一‘珈’人”党建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星耀珞珈”访谈、科技场馆参观、中小学生用多国语言讲中国故事等。(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附属学校)

6.凝聚合力行动。持续强化统筹协调。强化党委领导,健全“一盘棋”统筹协调机制、“一揽子”工作推进机制、“一体化”协同落实机制,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强化机制牵引。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政教育常态化机制。优化思政课教师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状况分析研判机制、教学需求收集和反馈机制、教育教学协同机制、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立体化、专题式、实践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和展示机制。完善联系共建机制、“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强化底线思维,建立风险预警、分析研判处置机制。(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各单位真情投入、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新格局。不断夯实学校领导带头抓思政课、讲思政课、听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督促落实思政课建设难题工作机制。按照项目化、指标化、体系化原则,细化行动计划执行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2.落实资源保障。优化思政课建设资源配置,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严格落实思政专项生均经费,主要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统筹协调,落实并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经费支持力度。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纳入学校实训(实习)专项经费统筹安排。(责任单位:财务部、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人事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严格考核督查。把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指标,严格落实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将二级单位领导干部听讲思政课情况作为校内巡视、党建工作考评、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纪委、监察专员办,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强化舆论宣传。及时总结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注重挖掘、培育思政课建设中实效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思政教育亮点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建设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做好思政课优秀教师、兼职思政课教师评选表彰工作,加强对思政课优秀教师典型的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共同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