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部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后勤保障部  >  节能管理工作情况  >  正文

武汉大学“十三五”节能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0-11-05

武汉大学“十三五”节能工作情况

一、学校能源管理现状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能源管理工作,提高学校能源资源综合使用效率,完善我校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努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在2008年成立了武汉大学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后勤保障部部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2015年7月,在后勤保障部内设立能源管理室,履行相关行政职能,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及标准,组织起草适合我校运行发展的管理制度,编制节能规划及计划,监督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组织节能检查,对用能计量、统计进行督查,组织节能技术培训和宣传,对全校用能情况进行监督与管控,将节能工作落实到学校运行和发展的每个环节。

(二)能源管理室工作职责、工作保障情况

能源管理室负责学校能源数据的采集、统计工作,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协助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并负责全校节能规划和方案管理工作,建立节能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我校能源利用水平。

1、完善了能源数据统计工作制度

建立了校内能源使用办公群,对天然气、汽柴油等能源的消耗量按季度要求各使用单位及时上报,定量分析使用现状,按照上级和能源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各种能源的消耗进行分项分类统计,定期填报能源报表。

2、逐步完善能源计量

定期对校内计量装置进行全面摸查,对计量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加以改进,提高了我校计量准确率。

3、开展节水工作

尊重国家节水规划要求,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对公共教学楼进行了槽式小便池的更新换代工作,杜绝了长流水现象。在所有新建和大修学生公寓中采用了最新技术的节水器具。在户外广场,广泛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

(三)能源目标责任制情况

制定了《武汉大学院(系)水电定额实施办法》,学校保证各教学、科研单位的行政运行和基本教学水电,并进行定额管理,超出部分,由各二级单位承担。

随着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变化,能源资源消耗量成不规律变化,节能减排工作也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武汉大学主要消费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天然气、汽油、柴油、水。其中,主要用电设备为空调、照明、电梯、办公设备实验仪器及其他电耗设备;天然气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建筑采暖、食堂餐厅;汽、柴油主要用于学校车队用车及部分单位办公、教学科研用车;水资源主要用于全校教学科研及行政办公。

武汉大学2019年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在用能人数增加2%的基础上,仅分别增加2.3%和18.17%,人均用水量则下降33.15%。

、节能节水工作开展情况

(一)增强电力保障,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1、加强供电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武汉大学供电质量,湖北省供电公司在学校杨家湾区域与学校共建了武汉大学杨家湾110KV变电站,该站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根据共建协议,该站建成后面对学校供电并确保学校用电需求。随后学校又进行了第一期校园10KV供电改造、10KV用电增容和电气设备升级改造工作、完成新旧高压柜的安装,增加了供电容量。在2015年后进行了二期校园电力改造工作,并在2019年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

随着高压和低压等各项电改项目的进行和逐步完工,武汉大学用电保障能力和设施水平将得到根本的改善和提高。

2、广泛采用节能新技术

全部学生宿舍都安排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在新建的振华楼、当代楼及卓尔体育馆等处的部分区域推行小型光伏系统节能新技术的运用。

依托学校独特的山形地势,结合对文物建筑的重点保护,采用了较为节能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极大减少能耗使用量。

(二)高效利用水资源,推进节水工作的开展

1、加强建设,对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管网加大了改造投入,改善用水基础设施。学校认真执行武汉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用水节水计划,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学楼、体育场馆等处,以及在实施各项基建与维修任务的过程中,按照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部分老旧用水管网的改造,对建筑物周边支管进行逐步更换,运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及手段,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的同量,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2、加强了日常维护工作,用水量得到有力控制

在新建工程和维修工程中广泛使用新型节水龙头,节水水箱及绿化用水的滴灌等节水器具和技术,有效的推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

3、在新建与改造工程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供水设备逐步更换为变频节能设备,适时调整供水水压。查漏工作主动积极,提高了查漏的频率,查出漏点后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减少了跑冒滴漏。

4、定期进行水平衡测试工作,厘清学校管网现状和用水实际并制定改进措施。

5、建设“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对资源使用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预警、审计及定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