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会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教代会工作报告  >  正文

学校工作报告——在武汉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布日期:2014-10-27

 

学校工作报告

——在武汉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校长  李晓红

2014327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13年的工作,并对2014年学校深化改革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学校坚持质量为本,用改革推动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百廿“武大梦”激起武大人浓浓的“武大情”,百廿办学历程铸就的“武大精神”激励武大人爱校兴校强校,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向上、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声誉明显提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我们以内涵发展夯实办学基础,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大学评价显示,我校学科整体实力正在全面提升,去年共有4个学科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第一,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为历年最好成绩。我校“985工程”建设在教育部评审中获得“全优”,绩效奖励达1.26亿元,占建设经费比重居全国“985高校”之首。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合校以来首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高水平论文总数持续增长,北斗卫星和杂交水稻研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我校教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励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二,向政府提交的咨询报告和被采纳数在全国高校中均排名第一,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学校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去年共有64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武大,其中包括7位院系掌门人,“珞珈人才方阵”进一步壮大。从整体发展来看,去年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今年年初“中国校友网”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武汉大学位列第五。

(二)我们以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学校以培育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等协同创新平台为契机,深入推进人才制度、科研体制、资源配置等改革,引领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校通过调整本科生院、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等机构,通过推进按大类招生和宽口径培养,促进教育与教学、招生与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体制不断优化。学校以优化博士生生源结构为重点,严格控制委培生招生规模,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3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不断完善责权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了院系的办学自主权,基层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学校通过改革重点建设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使二级单位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建设效益。

(三)我们以百廿校庆汇聚办学力量,实现武大梦成为民心所向

学校创新校庆形式,成功举办了具有鲜明武大特色的学术校庆、文化校庆、师生校友互动和大众参与的校庆,特别在校庆日前后举办了一系列隆重而简朴的校庆活动,不仅弘扬了珞珈学术、彰显了办学成就,而且对学校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对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行了深刻分析,“武大梦”和“武大精神”激励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全校上下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声誉明显提升。学校积极争取“外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广大校友回馈母校的热情空前高涨,校庆活动启动以来社会捐赠协议金额达4.9亿余元,社会筹资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我们以党代会凝聚办学共识,学校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学校圆满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通过全面总结办学经验、认真分析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武大梦”的新“三步走”战略,做出了今后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学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学校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善财务监督,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去年公务接待费和出国出境费较上年大幅下降。

(五)我们以打造美丽武大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去年投入2.39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文物修缮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枫园教学楼和一批学生公寓落成,校史馆和“十八栋”历史文化基地建成,艺术博物馆封顶。“树木树人”活动蓬勃开展,“美丽武大”再着新装,校大门牌坊和汉林广场延续历史文脉并形成新的发展轴线和文化空间。在市政府支持下,八一路下穿通道按期完工,长期以来因校区分割带来的校园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侧船山地块上省体育局水上运动中心用房即将迁离学校,学校办学空间得到拓展和优化。

各位代表,学校始终坚持发展和民生两手抓,注重把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和落实在师生切身利益上,去年教代会承诺的“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基本落实:校园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教学科研区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完成了文理学部和工学部技防设施高清化改造,信息学部和医学部新建技防系统也安装到位;除樱园学生宿舍因文物保护原因之外,校内其它学生宿舍和教室全部安装了热水器和空调;学生和教职工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学校面向师生服务的“窗口”前移;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人10000元的特殊津贴发放到位,年终学校又增拨3000万元用于全校教职工绩效奖励;4500余位教职工住房补贴差额发放到位,住房货币化补贴发放实现了常态化;公有周转住房清理工作克服重重阻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清退住房300余套,与1800名租住户签订了周转房租赁协议,并完善了周转房管理制度,为今后公有住房的良性周转奠定了基础;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体检得到落实;高龄、独居和孤寡老人“一键呼”安装工作基本完成,共发放“一键通”近1400人;工学部菜市场升级改造完成,文理学部菜市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武汉大学继续发生积极变化的一年,不仅学校的体制机制在变,校园的环境面貌在变,而且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也在变。这些可喜的变化,正是依靠紧密的团结协作,凭借不断的改革创新,得力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广大校友的深情厚谊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为武汉大学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对深化学校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从国家层面来讲,我国正着眼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国家竞争力,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学校发展而言,作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大学,面对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能否进入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直接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如果不深化改革,就会坐失发展良机;如果不奋勇争先,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制度要优势,是实现“武大梦”的必然选择。当前,学校改革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我们要面向世界一流水准深化改革

改革是为目标而改革,是因问题而改革。学校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就应把各项建设置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格局中进行思考和布局,就应将各项工作对照世界一流水准进行谋划和建设。我们绝不能“坐井观天”,仅仅定位在国内比较,更不能局限于校内比较,甚至还躺在昔日的成绩上“自我欣赏”,而要面向国际、放眼全球;我们不必一味追求发展指标和大学排名,但要在ESITHE等国际权威的大学评价体系中分析和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和核心要素,寻求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有的放矢地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切实解决当前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顶尖学科偏少、标志性成果不足、高层次人才队伍薄弱、杰出人才培养显示度不够等关键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架构和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布局,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战略支持。

(二)我们要着力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改革

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有特色的,同质化大学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凡是世人公认的世界顶尖级大学,都有45个以上学科排名全球第一。经过长期办学积淀,武汉大学形成了一定办学特色,但这些特色还不够鲜明,还未得到国际同行甚至国内高校的普遍认同,学校发展中存在剑走偏锋、主流学科优势不突出、国际一流特色学科数量极为有限等问题。而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强化,需要突出重点、彰显优势、整合资源、潜心培育。办学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面向的无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外部机遇与挑战,深入分析内部优势与劣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和特色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武大特色”,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深深打上“武大烙印”。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明晰发展重点、调整内部结构、改革资源配置,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内生动力。

(三)我们要围绕提升管理效益深化改革

一流的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管理。当前阶段,中国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之外,最缺乏的还是一流的管理。相较于其它领域改革,教育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高校管理中长期存在着学术权与行政权不分、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管理效率与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落实和下放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乘全国上下深化改革的东风,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增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既是外部形势使然,又是学校自身发展所迫。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管理改革,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各方面办学积极性与活力,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制度保障。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敢为天下先”的武大人,曾经以有声有色的改革与创新,创造了武汉大学办学历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赢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圳”的美誉。在新一轮改革的时代洪流中,武汉大学惟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三、2014年改革发展重点

2014年,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把今年的工作定位为“学科建设年”和“深化改革年”,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集中财力抓重点、集中精力抓大事,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推进改革中,我们要加强统筹谋划、注重整体设计,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做表面文章、不求轰动效应,扎扎实实地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加大,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相比以往单项改革和局部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今年,学校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今年综合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有:

一是以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要求优化内部结构。结构必须与目标相适应。学校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架构重新审视内部结构,结合学校战略布局,强化优势、扶持特色,对部分学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淘汰少数长期落后的学科专业,并通过开展国际评估引导学院提升国际影响力;按照精简和效能的原则,对部分职能相近和功能交叉的机构进行合并重组,组建国内合作、信息技术服务等综合管理机构;按照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继续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和比重,拓展专兼结合、职务职级并行、有序流转的干部发展渠道。

二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有限的办学资源必须用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学校将完善重点建设与绩效管理办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新机制;要改革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加强院系考核、团队考核和重点建设绩效评估,将招生指标、建设经费、人员编制、教育设施等办学资源,有效配置到内涵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上。

三是以激发基层活力为目标完善校院两级管理。针对两级财务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将推进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推动经费拨款由过分倚重规模的配置模式向规模、质量与效益并重的配置模式转变,引导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进一步落实和下放办学自主权,激发基层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学院在学校宏观指导下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以大学章程颁布为契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已报请教育部核准大学章程,今年将以章程颁布实施为契机,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改、废除和新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效益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人事人才制度盘活了,学校全盘皆活。针对当前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升不能降等问题,学校将以增强人才队伍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以实施全员聘用制为抓手,推动人事分配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从传统劳动人事关系向现代合同契约关系转变。

学校将对各类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分类管理和分级评价;强化绩效考核,优化年度考核体系,提升考核结果与晋级晋升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考核力度;完善教师破格晋升机制,试行岗位聘任代表作评审制度;优化教职工薪酬结构,减少年终一次分配比重;强化绩效分配,建立月度绩效体系,探索实施年薪制、团队薪酬制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使贡献与回报相匹配。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学校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创造、创新和创新能力,将“三创”教育打造成学校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是以增强学习自主性为抓手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学校将通过完善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毕业年限的学习机制;通过完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建立责任教授制度、构建协同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等新措施,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根据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招生模式和多样化评价录取体系

二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学校将通过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招生指标分配模型、在部分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探索本硕博连通的招生选拔机制等办法,提高研究生优质生源比例;通过提高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完善导师组联合培养机制、健全导师责权机制、严把研究生毕业关等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加大学术创新奖励力度,引导研究生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通过推进奖助学金体系改革,激发研究生教育活力。

(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能力。学校现有科研组织模式、管理体制、评价体系等,不能完全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学校将以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师生创新活力。

一是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学校将把协同创新平台作为科研管理改革“特区”,革除阻碍协同、交叉的人员评聘、资源配置、学科评估、考核激励等制度约束,推进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根据国家科研经费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改进自主科研经费资助方式,完善科研间接费管理制度。学校将力争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长江流域杂交水稻等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认定,推进医学研究院、前沿科学高等研究院等高端平台建设,引领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二是以质量为导向优化科研支持、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科研管理要从偏重过程管理向注重成果评价转变,构建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学校将重奖对学科发展特别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有重要贡献的学者,加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奖励力度,促进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五)扩大开放办学,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改革与开放相伴而生,学校要以教育开放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加大国外先进理念、经验和资源引进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不断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

学校将制定实施国际化战略规划,重点建设昆山杜克大学等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平台,试点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开拓与世界名校和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打造中外联合培养品牌项目;推进重大项目的国际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共同应对国际问题与挑战;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选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改善留学生教育条件,继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

各位代表,改革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敢于担当,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让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稳一点、成效再明显一点。学校将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站在师生立场、围绕师生利益、汲取师生智慧推进各项改革。学校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与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学校将深入研讨并大力弘扬“武大精神”,精心培育具有武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推进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民生所指,政之所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学校将把改革发展成果继续落实到民生上。今年,学校将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为重点,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实事”:

1.优化教职工的薪酬结构,在努力增加学校财力的基础上同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

2.完善学校公租房管理,动工新建青年教师公租房150余套和高层次人才公寓20余套,努力改善青年教职工住房条件。

3.完成校外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维修改造校内部分学生宿舍。

4.推进学生宿舍物业化管理,在部分学生宿舍设置多功能服务区,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服务。

5.确保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投入使用,力争大学生创业基金达到1000万元。

6.构建教职工大病救助机制,提高师生的医疗服务质量。

7.兴建4-5个停车场,新增200多个停车位,逐步改善校园交通环境。

8.扩大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建设数据共享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9.完成工学部体育馆维修改造,在运动场地增设灯光设施,定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多途径增强师生的体质。

10.完善教学科研区和学生生活区的技防设施,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各位代表,“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务实笃行,以改革构筑梦想,用实干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