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会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教代会工作报告  >  正文

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1-29

学校工作报告

——在武汉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校长 李晓红

2016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15年工作,并就学校“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和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收官之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为目标,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可喜的新进展。

——办学声誉稳步上升。与2014年相比,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从335位上升至273位,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从301位攀升至251位,在THE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从64位上升至49位,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中蝉联全国第四,社会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仍保持12个,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接近门槛值,学科竞争力稳步提升;新增“国字号”人才71人次,增量创历史最高值,夏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类“青年拔尖人才”新增人数位居全国第二,人才队伍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法研究所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首次获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34项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2项成果获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四;舒红兵院士获“Nature杰出导师奖”,一批年轻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武大人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NSC发表高水平论文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年来,全校师生聚焦发展、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学校累计接受社会捐赠协议金额再过亿元,在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蝉联第三;学校改革发展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中央和省市政府对学校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湖北省继2014年以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后,2015年又划拨1.5亿元支持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并计划将其纳入新一轮省部共建框架,学校办学环境进一步优化。

这些成绩是学校在办学资源有限、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学校在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回首2015年,之所以取得以上办学成效,得益于学校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

(一)加强科学谋划,进一步明晰办学思路

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学校发展现状基础上,着眼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学校编制了《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学科建设、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园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等8个专项规划,并指导和督促各二级单位完成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下一个五年发展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

(二)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在适度调整办学规模、推进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着眼于优化学科布局,完成首批10个学科的国际评估,分层分类规划61个一级学科,启动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与合格评估,对105个本科专业进行评估;大力推进一流建设,经校内外专家评估,遴选出10个左右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世界一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成立创业学院等为契机,出台以《武汉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8”系列文件,进一步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改革方向;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大力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武大学子在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集体奖、获金奖数居全国第一,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创历史最好成绩;改革研究生招考方式,启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试点,推进“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试验区”改革,进一步凸显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

加强科研组织策划,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重大重点项目为牵引,大力提升科研质量与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总量达15.8亿,较2014年增长近1.5亿。自然科学研究通过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跨学科平台与团队建设,努力增强创新能力,获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433项,比2014年增加80项;人文社科研究在学术队伍建设、智库建设、项目与成果申报、社会服务、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加大力度,获国家重大招标项目9项、居全国第三,获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居全国第四,422篇咨询报告被国家和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采纳。

(三)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制定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确保各项改革按计划稳步推进。以落实大学章程为核心,通过加大宣教力度、修订学校决策性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及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通过实施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制定校院两级财务管理调整方案,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通过完善教师选聘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推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等高层次科研平台运行机制与人才制度改革,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加盟武大;通过推进后勤和产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规范校办产业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

学校将队伍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内涵,充分调动教职工“三支力量”在各自岗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激发人力资源效能。注重引优育强建好教师队伍,通过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奖励、设立特聘研究员系列岗位、启动外专“351人才计划”试点、举办“国际交叉学科论坛”、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研修等举措,积极引才育才;注重选拔考核建好干部队伍,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拔干部,细化干部考察,强化干部考核,不断提高执行力;注重服务提升建好职工队伍,通过作风建设和服务质量跟踪反馈着力提升机关和后勤的服务水平,通过完善晋升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学校还注重发挥教职工、学生、校友“三支队伍”各自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创新校友工作新模式,一年来校友组织迅速发展、校友活动广泛开展、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将国际合作与交流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切实推进国际化办学从一般性交流向实质性合作转变。一年来,学校获批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新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在内的外籍专家556人,非语言类专业专家大幅增长;国际学生总数较2014年增加12.7%,学历生增加16.5%,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托武大—杜克研究院,与杜克大学在大数据、质量管理、资源环境等领域深入开展科研合作;依托学校在海外共建的孔子学院,成功举办多场“武汉大学日”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海外知名度。

(六)加强办学保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千方百计争取办学资源,在中央、地方、校友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2015年总收入近5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学校围绕改革发展需求,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医学部双湖综合大楼、信息学部图书分馆、“半山庐”修缮工程等6项重点项目,启动文科综合楼、研究生教学科研大楼、卓尔体育馆等14项工程,开放万林艺术博物馆,解决东湖水厂占地收复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信息系统整合、移动校园门户搭建和超算中心建设,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提升计划”,为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强化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加强专项整治和审计监督力度,细化预算管理,完成国有资产清理清查,无形资产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七)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增强学校凝聚力

学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9号文件精神,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通过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阵地管理和舆论引导、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唱响主旋律。着眼于提高质量,不断加强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和教学、服务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落细落实“烛光导航工程”,学生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党的纪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和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了责任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导的责任体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清查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费出国和公房配置,加强招生办学、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建维修及采购招投标管理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开展分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进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学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工会、团委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离退休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学校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八)切实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师生的幸福感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学校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去年教代会承诺的“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已基本完成:1.教职工福利发放范围和标准已确定并开始实施;2.教职工在附属医院住院采取模拟医保(直补)结算正式启动;3.教职工重大疾病互助工作正式实施;4.全面启动财务专员制度,网上报账系统不断完善;5.扩建了校内停车位,校内核心教学区实行限时禁行;6.启动了卓尔体育馆和游泳馆建设工程,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升级改造不断推进;7.校内学生宿舍实现WIFI全覆盖,移动信息化校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8.启动樱园学生宿舍等维修工程,学生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9.全校家属区物业管理方案全部确定,大部分物业公司已准备进场履行物业管理职责;10.文理学部集贸市场和信息学部超市已竣工并营业。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科特色和国际知名度不够、重大原创新性和标志性成果不多、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偏少、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生方面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办学资源的获取与学校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矛盾还很突出,等等。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与工作无不浸透着全校师生的智慧汗水,无不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无不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新的动能,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既为大学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与广阔发展空间,也迫切需要大学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去年10月份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正式拉开了中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冲刺的大幕,新一轮高等教育竞争就好比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不发展、慢发展都将失去先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目标的冲刺阶段。去年,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编制了《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200名、亚洲前40名,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学之一,成为拥有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一,成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为顺利实现各项目标,学校“十三五”期间拟重点贯彻以下基本工作思路。

(一)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不断充实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将紧扣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主线,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事业规模,重点优化内部结构,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增强办学效益。要落实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推进重大原始创新为基础,着力提升科研质量;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质量。要落实特色发展的质量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潜心培育办学特色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协调实施、重点突破。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强优扶特巩固传统优势,通过抢抓机遇培育新的增长点,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治理体系和大学文化深深打上“武大烙印”。

(二)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国家“十三五”发展五大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学校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推进育人创新、学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让创新在珞珈校园蔚然成风。要以教育教学创新为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将“三创”教育打造成为学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要以科研创新为重点,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抢占制高点,打造一批专业化高端智库,产出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努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源头引领和智力支撑作用;要以评价创新为牵引,形成人人想创新、个个有特色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为全面创新和持续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开放办学为依托不断增强学校国际影响力

开放办学是推进学校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要主动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放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置于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谋划。一方面,要面向社会积极推进依法自主办学,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部校共建、校地合作与校企联合,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谋发展;另一方面,要面向全球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大力推进实质性高水平合作,在充分吸取海外大学先进办学经验、大力引进优质办学资源的同时,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以依法治校为抓手大力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办学治校水平的迫切要求。学校要以贯彻实施国家法律和学校章程为根本,建立健全具有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要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基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要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推进民主管理,扩大社会参与,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大力培育与依法治校相适应的法治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的自觉性,努力建设法治校园与和谐校园。

 

三、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抢抓历史机遇、努力跻身国家首批支持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关键之年。要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落实规划、推进改革、规范管理、争创一流,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全力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支持行列,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2016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龙头,学校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着力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一是统筹谋划学校“双一流”建设,按照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深入分析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潜力,编制学校“双一流”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并促进新一轮省部共建。

二是统筹构建支持一流学科发展的新机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按照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分类支持、动态调整的思路,构建支持学科发展新机制,对现有学科进行分类支持和分层建设。同时要认真做好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ESI国际评价等参评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

三是统筹推进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端平台建设,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申报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加大国际法研究所等各级各类专业化智库建设等举措,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面对当前管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学校要着眼于改革发展需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提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是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与管理规范,完善体现学校办学传统、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二是完善学术治理机制,通过实行校学术委员会例会制度、完善学院教授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学者治学的作用。

三是依据新修订的决策会议议事规则,将师生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三)继续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深化综合改革是破解学校事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在去年调整管理体制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的基础上,今年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释放办学活力。

一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颁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及配套制度,扩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探索实施独立科研机构新的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二级单位办学活力。

二是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通过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绩效管理改革,完善科研奖励、人才引进奖励等绩效管理政策,完善招生指标动态调控机制,对公共资源实行分类管理、统一调配、有偿使用,促进办学资源向内涵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方向倾斜。

三是深化人事分配与人才制度改革,推进分类管理,完善职务评聘和职员岗位聘任制度体系,实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形成校院两级共同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是盘活用好学校资金存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适度加大预算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高端人才引育等学校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激发存量资金的源头活水,有效支持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深入贯彻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构建具有武大特色的育人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工作全过程,落实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以“互联网+”为支点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构建教育与教学、教学与科研、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通过启动本科教育“1+8”文件各项改革举措、优化专业设置、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化通识课程顶层设计、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竞赛奖励政策等,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适时召开博士生教育工作会议,改进本硕、本硕博、硕博连读等多元化贯通式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原创性研究,完善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与培育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产出;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改革,扩大“直博生”及硕博连读比例。

(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科研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有效释放创新活力。

一是进一步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科研,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进一步改革学术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跨学科合作、有利于体现成果学术创新和应用价值的分类评价体系;以高端平台和高端智库建设为“实验田”,在用人体制、成果分享机制、资源投入与收益分配体制方面探索创新。

二是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的组织策划,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抢占制高点,着力加强大科学工程、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奖项的组织策划,促进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主动适应国家科技政策和经费拨款方式的重大调整,转变项目运作方式,提升科技项目规模与质量。

三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积极培育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优化科研机构布局,提升各类智库与研究基地的发展活力与社会贡献力。

(六)加快国际化进程,大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纵观全球,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国际化的大学,我们要在彰显中国特色、形成武大气派的同时,加快国际化步伐。

一是统筹推进国际合作,完善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海外优秀师资,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的深度科研合作,加大国际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积极发展国际教育,通过扩大全英文授课项目,增加高层次国际学生,优化国际学生生源结构,实现规模稳步增长。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要以服务教学、科研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统筹推进信息系统的融合升级、各类数据互通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运行提供信息支撑;整体改造公共教学平台,优化教室布局和设备配置,打造数字化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全校图书资料、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体系。

二是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住宿条件为重点,推进一批基础建设及维修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东湖南路沿线校园环境整治,完成月湖环境整治、东湖水厂腾退土地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美丽武大”。

三是强化安全保障与后勤服务,继续推进建设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家属区周边环境,推进社区物业化管理,着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八)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固党性之本,强党性之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

一是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落实管党责任,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和管理,营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政治生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加大教师党员的发展力度。

三是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制度,强化责任担当、权责明晰、公开透明,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效果;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

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六大纪律”,进一步规范学校各项管理、聚焦问题、防范风险,落实上级专项检查整改,做好迎接中央巡视工作。

各位代表,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学校将继续以改善教学科研环境和师生生活条件为重点,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实事”:

1.配合省市政府推动东湖南路沿线校园环境整治和美化工程。

2.完成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四期工程建设,完善技防网络建设。

3.结合家属区物业化管理推进,启动住宅楼电梯安装工作试点。

4.完成校园网光缆工程。

5.完成校园电力计量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6.安装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建立学生宿舍网络报修平台,加开校内大循环巴士,增开医学部自强超市。

7.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改善家属区周边环境。

8.完成茶港大门、茶港路-松园西路、珞南五路、南门等维修改造工程。

9.实施“运动场馆亮化工程”,完善人行步道照明设施。

10.加强校内车辆管理,新增停车位,启动大型停车场建设规划。

 

各位代表,“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全力抢抓国家建设“双一流”的重要历史机遇,以更宏大的气魄、更勇毅的担当、更卓越的追求,全力打好“十三五”开局之战,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好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