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会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教代会工作报告  >  正文

学校工作报告(在第八届教职工代表上)

发布日期:2017-02-28

学校工作报告

——在武汉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第十九次工会会员

代表大会上

校长  窦贤康

201712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学校过去五年的发展和2016年工作,并就新时期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对学校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学校过去五年发展回顾及2016年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全面推进“十二五”工作和谋划布局“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快速上升期。五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学校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指标持续上扬,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不断拓展。在QSTHEUSNews等国际权威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从2012年之前在400名左右徘徊到2016年稳定在全球300名左右;高水平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较2011年底的7个增加了一倍;人才队伍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字号”人才总数大幅增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在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专家组一致认为武大学子知识宽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期待武大再次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惊喜;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文社科获全国高校优秀成果奖项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居全国前三,自然科学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稳中有升、质量取得新突破,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获批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办学条件和内外环境持续改善,教育部和湖北省、武汉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校友捐赠总额居全国前三。这些成绩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通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校内、一手抓校外”,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学校内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全校上下政通人和,师生员工士气高昂,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冲刺“双一流”建设上,珞珈校园形成了“团结起来、振兴武大”的强烈共识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刘延东副总理视察武大时对学校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勉励武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向新的高度

2016年,是学校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事业又取得新的可喜进展。

——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指标稳中有进。学校在QS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从百名开外跻身第44位,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人民网”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均位列全国第三。新增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继续保持ESI全球前1‰,我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增至14个。8个学科进入QS全球200名,其中哲学学科连续5年进入QS全球前一百名武大学子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6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居全国高校第一。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居全国第一、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居全国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居全国第三。

——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提交的136篇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和国际组织采纳,其中10份咨询报告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法研究所、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在钓鱼岛和南海维权斗争、遏制法理台独等方面提交了直接、管用的咨询报告,在国家外交斗争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牵头实施中法非三方合作项目,参与组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积极参与“中德教育科技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拓展。

——办学条件与外部环境持续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向学校下拨双一流专项经费5.52亿,较往年增加1.5亿。湖北省和武汉市继续以不低于去年的力度支持学校争创双一流。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校友和社会捐赠签约总额达2.6亿元,位列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三。学校顺利完成东湖水厂土地回收后的环境整治,启动了东湖南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校园环境显著优化。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取得以上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为此,学校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确保正确办学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学校工作各方面。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校以建设全国重点马院为契机,通过出台并实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十条意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校深入贯彻中央59号文件精神,制定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和谋划长远的能力。

(二)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积极谋划“双一流”建设

学校围绕制约自身发展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动力。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按照强优扶特、动态管理、绩效导向、精准施策的思路,在对全校学科进行国际评估、特色凝练、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遴选出测绘科学、化学、生物学、水利、地球物理学、法学、图书情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等8个优势学科以及物理、口腔、数学、理论经济学、中国史、哲学等6个培育学科,加大力度进行重点建设,以确保建成一批在国际上真正有竞争力的一流学科。

二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通过修订“事业发展绩效奖励”与“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绩效管理政策;通过推进公房、水电等校园资产有偿使用,初步构建起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按照“一院一策”的思路,在电子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行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同时与历史学院等5个学院签署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责任书,充分调动了学校和学院的两个积极性,引导学院把主要精力和财力聚焦内涵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以实施全员聘用制为主线,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全面推进全员聘用制,建立并完善岗位分级考核体系,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队伍建设不断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四是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6]50号文件精神,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思路,通过出台“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及结余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余个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16年自然科学到账经费14.68亿,人文社会科学到账经费1.64亿,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着力打造一流本科与研究生教育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与教学、教学与科研、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坚持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理念,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以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8”文件,进一步筑牢了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办好创业学院,组建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了体育和美育的育人功能。

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和创新为主题,以召开全校学位与研究生工作会议为契机,通过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系列文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据2016年统计,2015年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研究生第二作者发表SCISSCIA&HCI论文1766篇,较2014年增长8.1%。按照“以评促建”的思路组织51个一级学科参加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上水平。

(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研自主创新

学校把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谋划了一批大平台、组建了一批大团队,着力提升了承担重大项目和解决重大复杂问题的能力。

自然科学研究在前沿科学和重大领域抢占制高点,着力加强大科学工程、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策划,培育人才团队,产出重大成果。获批1000万元以上项目13项,首次获批国家资助过亿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手策划了“一带一路数字文化遗产科学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推进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等一批高端交叉创新平台建设。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按照“引育高端人才、涵育学术精品、拓展学术平台、锻造珞珈智库”的思路,通过启动“青年学者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遴选26支重点建设的青年团队,进一步加强了青年学术队伍建设;以策划国家重大项目为牵引,积极培育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高被引论文,2016年发表SSCIA&HCI论文263篇,较2015年增长20%;通过优化科研机构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各类智库与研究基地的发展活力与社会贡献力;通过实施“海外前沿追踪计划”进一步增强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学校稳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全员聘用制为动力、终身轨道制为核心,不断健全人才引育、评价、激励与流动机制。通过在“Science”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布人才招聘广告、组团出国招聘、举办“国际交叉学科论坛”、设立冠名讲席教授岗位等举措,不断加大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关心校内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通过选派优秀人才出国研修、实施本科教学业绩奖评选、大幅提高博士后薪酬待遇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六)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

学校将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刻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切实推进国际化办学从一般性交流向实质性合作转变。学校深挖“外专引智”潜力,通过聘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在内的589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并开展合作研究;通过新设6个“国际学术合作培育项目”、新增7个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进一步激发学院和学者参与国际化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举办“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周”以及加强孔子学院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海外知名度;顺利完成了全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的迎评和自评工作,进一步筑牢了国际教育质量。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

学校以继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基本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潜心营造三优育人环境。

一是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力度。先后完成樱园学生宿舍维修、新建人才公寓、图书馆信息分馆等12项基建工程;按计划推进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研究生教学科研大楼、文科综合楼等12项工程建设,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实施东湖南路沿线校园环境整治、月湖环境整治等举措全力打造美丽武大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学校重点推进了信息系统的融合升级和各类数据的互通共享,通过建设超算中心、升级“云服务”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学校通过实施大型科学仪器提升计划、强化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了优质实验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

(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学校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切实抓好党建工作,着力打造和谐校园、稳定校园、平安校园,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校通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专家学者座谈会等方式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及时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大力推进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通过组建“武大宣讲团”积极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工作,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二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校党委以严肃的态度、严抓的韧劲和严格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学校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继续抓好分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等考核制度;通过扎实推进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收缴工作专项检查等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

四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学校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选拔和培养干部,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审计等举措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学校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检查,通过完善责任清单、述职述廉、约谈问责等机制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担当,不断完善明责知责、述责评责、查责追责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探索运用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学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呈现出数量逐年减少等变化。

六是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启动了“百年珞珈名师文化工程”,持续开展“点赞身边好人 讲述珞珈故事”活动,进一步弘扬武大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发展,顺利完成民主党派换届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切实帮助困难职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保持了安全和稳定。

各位代表,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前任班子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结果,浸润着全校师生的辛勤汗水,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目标、使命和师生的期待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办学资源还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等。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

二、新时期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把“双一流”建设提升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并深刻阐释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大根本性问题。当前,教育部按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在着手遴选和确定首批重点支持的高校和学科,如今的大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历代武大人矢志不渝的夙愿,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格局中所处的方位,将直接关系武汉大学的未来。为此,我们必须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更积极的姿态和更扎实的作为,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武大特色的大学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推进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把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办学治校的行动纲领,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大学的历史使命,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遵循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规律,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做好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择优实施重点发展和特色发展,潜心培育和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打上“武大烙印”。

(二)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从本质上讲,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就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因此,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哈佛、牛津、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都始终将提高质量作为中心目标。从大学评价来看,尽管世界权威大学评价机构的观测点各有不同,但都把学生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等作为核心指标。作为一所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在争取外部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社会声誉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有了长足进步;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沉下心来,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特色等方面重点发力,突出教学质量、学术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不断夯实“双一流”建设的深厚基础,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切实把履行好立德树人职责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武汉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在“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落实在教师教书育人上,落实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上,落实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创”教育和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重要契机,继续完善和落实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系列改革举措,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外育人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要通过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切实将学校的学科综合资源、科研资源、国际合作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要通过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倾心打造一种内生、有效的教学文化,在全校形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改进教学的浓厚氛围。

(四)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突出人才在大学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流的人才和创新团队。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都拥有一批享誉全球的学术泰斗和领军人才。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格局中,我校存在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成果人均产出量偏低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汇聚学科综合优势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筑巢引凤,激发活力,不断壮大“珞珈人才方阵”,让珞珈山真正成为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的高地;我们要切实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大对青年教师群体的扶持和培养力度;我们要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让广大教师在武大更有尊严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新时期推进“双一流”建设,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央把“双一流”既看作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要出人才、出成果,又把“双一流”建设作为一个改革项目,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思想的历史性变化,并依靠改革来推动,实现“以投入换机制、以建设换模式”。因此,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加快形成以大学章程为统领、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并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增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我们要以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破除学校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要结合教育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和用好办学自主权,按照重心下移、放管结合、优化职能、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进一步推进学校向学院放权,学院向教学组织、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办学活力;我们要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管理改革,进一步促进管理精细化和执行力的提升。

三、学校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学校全面推进“十三五”、奋勇冲刺“双一流”的关键之年,是“人才强校年”“内涵发展年”和“深化改革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办好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2017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之本,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带动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在高层次人才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把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全员聘用制为抓手、终身轨道制为核心,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更具活力的评价激励机制;要以重点学科、重大平台为依托,加大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力度,同时遴选更多教师到世界顶尖大学研修;要重点支持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年人才,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群体性成长;要以召开全校人事人才工作会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凝聚人才强校的共识,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二)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大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宽阔舞台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事业发展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是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要瞄准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国家新型高端智库”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要做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建好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全国重点马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努力汇聚高端人才、争取重点项目、培育重大成果。

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一批有利于人才潜心教学科研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基础上,要打造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公共实验平台,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快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教学科研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云计算”平台,促进各类数据的互通共享和分析处理。

我们要积极谋划建设以“武汉大学•深圳”为重点的高水平事业发展平台。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学校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长期以来在争取资源支持、引进高端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具明显优势,深圳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转型升级最成功、创新最活跃的城市,在深圳市大力支持下建设一个新校区,可以将学校的办学优势与深圳的政策优势、制度优势有机结合,有助于学校引进一大批国际高水平人才、有助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校园拥挤压力。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建好武大-杜克研究院、筹建“武大-阿伯丁联合研究院”、与美国莱斯大学合作建立“纳米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和交流,为推动人才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畅通渠道。

(三)加大民生改善力度,让师生更有尊严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校将更加重视民生,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师生员工,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师生的幸福感。我们要分类别、分层次逐步扩大“协议工资制度”的实施范围,在人才队伍中不断完善兼顾激励与保障的薪酬制度;要在广泛调研国内同类高校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逐步增加全体教职工的收入,不断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要继续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各类维修项目,不断提升后勤保障与服务质量;要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打造“美丽武大”,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要进一步关心离退休教职工,不断提高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感。

(四)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三创”能力。要继续坚持“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和“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8”文件,积极探索在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与“书院制”改革试点。要通过办好创业学院、加强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要继续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创新是主旋律”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以“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4”文件,通过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等举措,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积极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满意就业。

(五)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我们要按照重心下移、放管结合、优化职能、提升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向学院放权,向教学组织、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的办学活力。

要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科研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要深入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和用好办学自主权;要进一步完善以财务为突破口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扩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充分调动学校和学院两个积极性;要进一步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独立科研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增强科研机构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探索基础学科逐步增长、稳定投入的长效机制。

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深入贯彻实施《武汉大学章程》,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全面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要完善学术治理机制,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要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力度,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三个工作重点,强化审计整改、健全问责机制、落实管理责任;要强化机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效能。

(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新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准则》与《条例》基本要求;落实党中央对党风廉洁建设的新部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精神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凝聚力。我们要继续实施“百年珞珈名师文化工程”“点赞身边好人 讲述珞珈故事”活动,大力弘扬武大精神;我们要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与凝心聚力作用,更加关心离退休教职工,把学校各方力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各位代表,学校改革发展需要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也将惠及所有的师生员工。去年,学校承诺的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已基本完成——配合省市政府启动实施了东湖南路沿线校园环境整治和美化工程;按期完成了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四期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家属区物业化管理,大力推进住宅楼电梯安装方案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校园网光缆工程;完成校园电力计量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为共计28栋学生宿舍安装门禁系统,建立了学生宿舍网络报修平台,加开校内大循环巴士,增开了医学部自强超市;加大了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了家属区周边环境;完成茶港大门、茶港路-松园西路、珞南五路、南三门等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梅园排球场安装路灯工程、汉林广场路灯照明和校正门广场照明;新增280个固定停车位,启动了校园停车场总体规划设计。

今年,学校将会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十件实事

1.增加教职工收入,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

2.对青年教师周转房实行标准化维修与改造;

3.启动珞珈雅苑二期人才引进保障房建设工程;

4.进行非标准化学生宿舍公共服务空间和设施升级改造;

5.切实优化“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6.实现全校学生生活、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和主要公共活动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职工教学、科研及行政办公使用校园网不再收取费用;

7.完善教职工体检项目和服务模式,使体检工作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8.启动实施校园水网末端改造3年计划;

9.启用水电服务大厅,推行多种支付手段;

10.加强校医院信息化建设,在现行结账实行校园卡刷卡收费和现金收费双轨制的基础上,推行微信挂号、支付宝结算等服务。

各位代表,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新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脚步决不能停歇。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果敢的气魄,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中迎难而上、不断超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