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办公室专栏

武汉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04-01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学校“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治理能力为依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重点突破,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上水平,为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将2021年工作确定为“制度建设年”,旨在通过一系列重要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推动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一、紧扣建党百年重大主线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学习教育

目标任务: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育人水平、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显著提高。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工作

工作措施: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机制,加强学习经验交流,创新学习方式,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好用好各类宣讲团和“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分众化、常态化宣讲,深入抓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教育与培训。

2.大力开展建党百年宣传教育活动

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扎实组织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认真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和“永远跟党走”重大主题,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弘扬抗疫精神、坚定爱国力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为学校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工作

工作措施: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研究平台的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紧紧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和理论研究,推出一批站得高、看得远、用得上的重要成果。

二、科学谋划“十四五”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新阶段有新发展

目标任务: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努力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取得新成效;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有效优化,力争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

4.高质量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工作措施:科学编制符合新时代要求、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的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院系规划;加大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力度,使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过程。

5.加强一流学科的谋划与建设

工作措施:编制《武汉大学学科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0年)》,启动“前沿交叉学科会聚行动计划”重点领域项目论证,引导若干跨学科战略前沿平台和团队集成攻关,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向主战场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学科与专业结构优化,适时启动未来前沿学科建设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总体水平;抢抓机遇,调整医学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通过大力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医学重大平台建设,引导医工、医文、医理的交叉研究,实施高层次和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等举措,带动医学学科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目标任务:推动“三全育人”改革落实落细,显著增强立德树人合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6.深化以课堂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

工作措施:深入开展课堂教学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公共基础课教学;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主讲公共基础课、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必修课;加强“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课程结构,压缩专业课程,建设一批跨学院(系)基础课程,促进大类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开展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完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实施基础学科本硕博衔接、科教协同的培养模式;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推动课程思政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准备工作;完善教学管理干部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尊荣感,建设一支爱岗敬业、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7.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配置,继续推进“博士生不区分导师”招生改革,实施优秀导师跨单位招生制度;严格导师岗位政治要求,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强化导师参与招生选拔的公平性,强化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把关作用;完善导师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导师变更制度和师生互选制度;深化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全面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建设。

8.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工作措施:推动“三全育人”改革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施系列育人工程,完善“五个思政”和“十大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成长;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本科生班级导师队伍、研究生德育导师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导师—辅导员—研究生”育人微环境建设,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持续推进“美好‘食’光”系列活动,将服务育人工作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

9.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工作措施:强化价值引领和择业观教育,做好就业典型宣传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建立全程化、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积极推进选调生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用足用好就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市场化岗位需求,做好就业指导和帮扶,不断提高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四、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目标任务:人才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10.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体系

工作措施: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和人才事业发展需要,构建导向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新的人才发展体系。统筹人才培育与人才引进工作,统筹国内人才与海外人才、“国字号”人才和“非国字号”人才发展,统筹专任教师与实验支撑队伍建设,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探索建立覆盖顶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学术新秀四个层次的“弘毅”人才发展体系;构建建立在一流标准上的“珞珈荣誉体系”,在办学资源上向敢于担当、潜心做事的人倾斜,在薪酬待遇上让努力干事的人无后顾之忧,在校园氛围上让踏实干事的人得到充分尊重。

11.提升支撑岗位选聘质量

工作措施:切实增强用人成本意识,严把人员入口关,提升支撑岗位选聘质量。充分发挥管理、专业技术支撑岗位设置与聘用委员会的作用,对编内编外进行合理设岗;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支撑岗位招聘评估机制,向学校发展急需的核心岗位和重点公共科研平台倾斜;切实做好第二轮全员聘用工作,建立校内人员流转招聘平台,促进人员合理转岗和流动,盘活存量,激发活力。

12.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工作措施: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在职称评聘过程中明确思想政治表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新聘教职工培训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在考核评奖评优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着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效能,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持续推进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建设。

五、力争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目标任务:围绕“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平台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推进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推动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瞄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提升,增强珞珈智库的咨政建言能力。

13.以重大平台建设为牵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工作措施:做好牵头组建“珞珈实验室”和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工作,持续推进“空天信息智能服务集成攻关大平台”“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建好重离子国家医学工程中心,抓紧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的建设;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生物制造、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平台管理委员会、专家技术委员会、校外顾问委员会的作用,加快推进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建设,有力支撑学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

14.持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工作措施:建强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方阵,修订《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办法》,做好驻院研究员、文科“杰青”“优青”的遴选与选聘工作;加强青年学术团队建设,探索新一轮优势特色领域人才支持计划,推动文科青年教师群体性发展;瞄准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潜心培育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深化国家高端智库内涵建设,完善智库成果等效评价机制;建好国际法治研究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能力;布局前沿交叉领域的文科实验室,力争获批教育部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筹办第五届武汉大学海外学术周,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15.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工作措施: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促进以有效转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开发;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力支撑前沿科技发展;深化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做好武大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脱钩剥离工作,切实保障出版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办学质量,发展高端培训;巩固和拓展帮扶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六、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

目标任务:国际交流合作布局不断优化,国际研究能力及全球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校政、校企合作共赢,统筹各方资源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16.提升国际合作和国际教育水平

工作措施:加快建设“武汉大学—哈佛医学院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共建“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武汉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等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共同办好第四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推动筹建“中法非三方创新研究院”,加强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不断提升全球教育治理参与度和影响力;引进或设立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线上国际课程项目,试点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推动实施“国际化建设示范学院”计划,鼓励试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创新招生工作方式,优化国际学生培养结构,加强“留学武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留学生服务管理工作。

17.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工作措施: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多财政支持,为学校筹集更多办学资源;积极争取湖北省和武汉市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常态化经费支持和项目配套支持;充分挖掘校友与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财力、物力和智力支撑;办好品牌校友活动,为校友和学校、政府间交流合作搭建桥梁,促进校友、学校和地方共同发展。

七、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构建更加高效的治理体系

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破除“五唯”不良导向,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取得扎实成效;提升预算统筹和财务治理能力,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8.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审查和清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推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合同审查和履行管理,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加强校园普法教育,继续做好“法治珞珈”系列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加强信息治理,推进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9.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工作措施:制定《武汉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坚持育人为本,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激励教师立足教书本位,回归育人初心,改进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坚持创新为重,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更加注重创新能力、成果质量和贡献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科属性继续推进代表作制度和突出成果破格制度;探索长周期评价,根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健全竞争择优的三级评审制度,深化同行专家评议制度改革,强化外部学术认同与学术竞争,营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坚持德才兼备,突出重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以综合发展评价为导向,落实学院(系、所)事业发展综合考核,将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作为学院(系、所)发展资源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20.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用在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处

工作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过紧日子”的文件精神,优化支出结构,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将节省资金用于学校重大战略、重要改革和重点领域。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用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管理机制;强化办学成本意识,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增长,力避资金浪费和资产流失;启动新一轮学校资金存放及“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合作银行竞争性选择工作,提高资金存放综合收益;进一步加强采购计划和需求管理,推进“目标、资金、采购三同步”;加强基本建设成本、质量和进度的控制和监管,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八、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

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营造更加美丽、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21.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措施:启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二期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以迎接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考核为契机,推动学校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校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治理,重点开展智慧珞珈小程序、电子印章平台等建设,推进学生宿舍网络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创新升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服务,推进校园书店建设,构建更加高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附属学校、幼儿园,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医院医疗设施和就医环境,优化体检服务项目,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22.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效能

工作措施:抓紧推进湖滨14、15舍及信息学部17、18舍施工,做好居住在校外公寓学生回迁工作;确保新能源大楼、水电教学科研大楼、城市设计学院教学楼、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按期竣工;加快推进医学部9号楼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电子信息学院教学楼开工建设,完成医学部学生4舍新建项目可研评审和立项批复;加快推进信息学部教学区规划重建(一期)、高等研究院大楼、工学部学生14舍、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等规划项目前期论证和方案征集;完成工学部田园教工食堂改造工程,启动信息学部星园教工食堂和信息学部四食堂改造工程;在师生集中生活区域规划建设快递超市和智能快递柜,满足师生对快递服务的需求;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构建高效能“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23.切实维护校园安全

工作措施:继续探索工作秘密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保密教育的精准度,切实做好保密安全风险防控,着力推进保密工作的体系化对抗能力;升级改造安防系统,加快推进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着力构建消防、交通、监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校园交通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校门、路面、非机动车管理,切实解决“进门难”“出门难”“停车难”等问题;修订《武汉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九、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目标任务:完善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的有效机制,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4.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

工作措施:坚持严防反弹思想不松懈,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牢牢守住校园疫情防线。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对标对表教育部和省市区各级指挥部防控要求,动态调整各项防控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协调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计划,开展“学习诊断建设”行动,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5.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工作措施:做好部分分党委换届工作;修订分党委工作细则、党支部工作细则;突出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干部选任、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要工作中的把关作用;优化、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分类做好“样板支部”培育工作,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实行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探索学部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制度;建立健全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联系党外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做好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深入实施学生“活力创新工程”、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机关“转作风树形象”工程;优化党建考评工作,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2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措施:修订中层领导干部、二级单位内设机构干部选拔任用文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机制;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制定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办法,建立动态化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落实“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干部“七种能力”“八项本领”。

27.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工作措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同级监督,优化学校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三不”,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严格监督、从严管理,严肃惩处各类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梳理更新廉政风险点,开展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害师生利益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党内监督,开展校内巡察,加强巡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巡察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有效延伸;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加强巡察、纪检、组织、审计等工作的贯通融合,强化成果运用,织密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落实好《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为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暂行)》,为敢担当愿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加大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查处和问责力度。

28.凝聚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工作措施: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建设;完善普惠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教职工帮扶体系,进一步关心教职工心理健康,丰富文体活动,增强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开展正能量活动;深化团学改革,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