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文件字号:武大网信字[2022]2号      发文单位:信息中心


各有关单位:

   《武汉大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2-2023年)》已经学校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2022年9月5日



武汉大学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2022-2023年)

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着力构建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武汉大学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以应用为导向,聚焦关键需求、核心业务、重点人群,坚持“构建大平台、融合大数据、提供大服务”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合力,有力支撑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3年,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数据资源应用体系、教学科研支撑体系、校务治理服务体系和网络安全运维体系,基本实现“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初步构建基于数据的学校治理新模式,形成一批高质量可推广的数字赋能示范应用场景,部分关键指标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基础支撑条件持续改善。网络出口带宽不少于60G,每百人拥有无线AP数达到45台,支持IPv6应用服务数量225个,超算中心计算能力达每秒7千万亿次,有力支撑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数据治理能力明显增强。13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全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基本建成数据主题库,大数据应用场景不少于25项;初步建立师生“个人填报中心”,智能填报服务不少于30项,有效解决重复填报问题。

——一网通办服务全面提升。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不少于200项,可信电子凭证服务事项不少于30项,基本建成PC端、APP和微信小程序“三端统一”的一体化校务服务平台,助力用户体验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进网络通、体验好

问题描述:目前,校园网已覆盖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学生宿舍等所有楼栋,初步构建校区主干40G链路、万兆楼栋汇聚、千兆到桌面、IPv4/IPv6双栈、有线无线一体化认证的网络架构。但由于基础设施分布广、部分网络设备年久老化、师生用户数量大等原因,还存在部分区域网络速度较慢、师生上网体验不佳等问题。

目标任务:融合5G、智能计算等新技术,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校园网,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提升用户用网体验。

工作措施

1.扩容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升级网络出口核心设备,2022年实现出口带宽总量不低于60G,网络速度和上网体验明显提升。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

2.分期分批分区域升级改造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加强教学科研区和学生宿舍区有线无线网络改造,逐步扩大室外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范围。2022年完成医学部网络基础设施整体改造。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

3.加强院系自建网络技术服务和监督指导,在新建和维修改造楼宇试点应用全光网、5G专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构建新一代校园基础网络。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相关学院

4.提升超算中心计算能力,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高性能计算需要,2022年新增算力2.2P(每秒2.2千万亿次),累计算力达7.0P,保持国内高校领先地位。2023年新增计算存储不少于2.0P。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

5.优化网络运维服务,整合后勤集团、后勤保障部、保卫部、信息中心等面向师生的维修报修平台资源,构建统一的维修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日常生活保障服务。2022年启动平台建设,2023年上线试运行。

责任单位:后勤集团、后勤保障部、保卫部、信息中心

(二)全面推进数据通、共享好

问题描述:目前,数据中心已初步构建数据湖和数据仓库,建成校级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32个部门128个系统之间的主数据共享交换。但仍然存在全域数据打通不彻底、部分权威数据源落实不到位、数据不够及时准确等问题。

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一数一源”机制,完善校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标准体系,优化数据湖和数据仓库,建立主题数据库,深度打通主要部门业务数据,提升数据共享交换的整体效能。

工作措施

6.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完善全校数据资源标准体系,落实“一数一源”数据维护长效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提高数据质量。同时,规范校务信息数据共享应用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数据使用高效、合规、安全。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各数据源单位

7.加强全域数据归集整理,规范科研论文数据管理,全面梳理科研项目数据,深度整合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成果数据。2022年,以机构知识库二期建设为依托,建立完善认领机制,基本解决科研论文管理问题,完善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的教师业绩成果库。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图书馆、科发院、社科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

8.构建全校统一填报平台,为师生提供智能填报服务,实现便捷高效的数据填报与采集汇总,在满足业务部门各类专项填报需求的同时,加快解决重复填报问题。2022年,重点推进教职工“一张表”建设,基本解决教职工年度考评、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复填报问题。2023年,全面建成个人数据填报中心,实现课程教学、科研经费、学术成果等数据的便捷提取和填报表格的自动生成,全面解决教职工反映强烈的重复填报问题。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各相关单位

9.加快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主题数据库,统筹建立一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数字赋能应用场景,以数据驱动业务管理服务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向“数据业务化”转变。到2023年,建成支撑不少于25项大数据应用的主题数据库。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各相关单位

(三)深入推进业务通、融合好

问题描述:目前,全校33个业务部门建有133个业务信息系统,大多数部门的轻量级服务师生审批事项均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但仍存在业务系统整合不够、跨部门业务办理不畅等问题。

目标任务:聚焦关键需求、核心业务、重点人群,全面重构升级改造核心业务系统,彻底打通难点、堵点、痛点,着力解决跨部门业务办理问题,推动各项业务闭环高效运转。

工作措施

10.协同业务部门进一步梳理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强化需求导向,优化已有上线流程体验,重点推进跨部门业务线上办理,实现网上办、马上办、掌上办、一次办。2022年,网上办事大厅上线服务流程不少于170项;2023年,力争超过200项。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党政办、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各相关单位

11.加强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发院、社科院、人事部和财务部等部门业务协同联动和系统深度融合,2022年基本完成本科教务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系统重构升级,与相关部门业务系统无缝对接。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发院、社科院、人事部、财务部等

1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基础信息审核更新机制,充分整合内部相关系统资源,确保各类数据共享共用。完善干部管理系统,明晰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实现人员角色精细化管理和应用服务精准化授权。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组织部、人事部等

13.完善财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实时对接各类业务需求:对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中央预算“一体化管理”;对接相关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帐帐相符”;对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系统,实现“上账无纸化”;对接差旅报销平台,实现“一次都不跑”。

责任单位:财务部、科发院、社科院、设备处、信息中心等

14.加快推进“智能问答”咨询服务平台和“珞珈直通车”师生意见反馈平台建设,全面梳理、动态调整汇总各部门业务办理常见问题解答,为师生提供人工智能在线咨询服务。畅通师生与部门沟通渠道,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快速解决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关问题。2022年,上线“智能问答”咨询服务平台、“珞珈直通车”师生意见反馈平台。

责任单位:党政办、机关党委、纪委监察部、信息中心、各相关单位等

15.根据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升级“日报平安健康码小程序”,整合健康码核验、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校园出入管理、离(返)校管理、政策宣贯、消息推送等功能,构建具有武大特色的疫情防控综合服务平台。2022年完成升级,并根据国家政策动态调整。

责任单位:党政办、信息中心等

(四)加快推进平台通、协同好

问题描述:目前,信息门户PC端、移动端(APP和小程序)存在界面不统一、授权不灵活、体验不友好等问题。

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技术和风格统一的“三端”管理后台和用户前台,深度融合各类应用服务,根据用户角色精准授权,着力打造“实用、管用、好用”的统一大平台。

工作措施

16.全面梳理PC端门户、“智慧珞珈”APP和小程序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服务,坚持移动优先,应用导向,在实现三端融合的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高频微服务。2022年,上线融合应用服务门户,基本消除三端不一致的现象;全面重构符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学生必备移动应用;启动OA办公系统升级建设。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党政办、学工部、研工部等

17.搭建统一消息平台,对接所有应用系统,整合各类通知公告和消息提醒,按优先级及时、精准推送给师生,同时建立消息反馈机制,提升“一键触达”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术讲座和学生活动信息平台功能,通过分级分类授权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2022年,启动平台搭建,试点各类应用对接,到2023年全面完成。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各相关单位

18.升级完善统一支付平台,拓宽业务范围,优化用户体验,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缴费方式。2022年,上线国际学生网上缴费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缴费全线上办理;到2023年,基本完成学生宿舍水费、电费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财务部、国教院、后保部等

19.推广使用可信电子签章及电子凭证平台,拓展业务应用范围。2022年,完成电子凭证服务项目不少于30项;到2023年,完成电子凭证服务项目不少于80项。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各相关单位

20.完善校园卡服务功能,优化电子校园卡应用体验,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多介质应用,试点应用校园卡NFC技术,通过手机实现就餐、门禁、消费、借书“秒响应”。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各类门禁系统升级改造,满足校园卡多介质应用需求。

责任单位:信息中心、后保部、保卫部、图书馆、后勤集团等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协同联动

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坚持全校“一盘棋”,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工作分工机制和推进机制,细化项目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整合存量资源,统筹增量资源,尤其加强跨部门、多部门协同联动,破解制约瓶颈,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过程管理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建立完善业务部门、信息中心、合作方等多方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推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化产品与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常态化,纳入机关与直属单位年终考核范畴。

(三)强化安全保障

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监控、漏洞检测与防护系统,主动检测提前预警安全漏洞。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落实相关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从源头防范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