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关于2022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结果的通报

文件字号:武大设字[2023]3号      发文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国科办基〔2022〕98号)文件精神,根据《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办法》(武大设字〔2014〕8号),学校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评价工作(以下简称效益考核)。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效益考核通过院系自查、组织专家会议评审,形成考核结果。2022年7月,对全校29个管理单位1056台原值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自查;11月,审核各管理单位提交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自查材料,汇总形成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单位及大型仪器设备机组考核情况;12月,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价。

效益考核综合评价以大型仪器设备客观运行数据为基础,强化单位的管理责任;落实大型仪器共享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重点考核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清理到货未及时安装、安装调试没验收、开放使用机时数不达标的大型仪器设备。

共评选出5个“优秀”管理单位,30个“优秀”机组(详见附件1)。

二、主要成效

总体来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更加重视,开放共享意识持续增强,成效逐步提高。

(一)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稳步提升

经学校效益考核,2021年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年均使用机时为1564小时,其中平均开放共享机时为195小时。具体情况如表1。

65%大型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机时超过教育部规定的额定机时800小时。其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使用机时均超过2000小时,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X射线能谱仪、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使用机时均超过3000小时,生命科学学院共享仪器设备中心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系统均超过3000小时,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使用机时均超过3000小时,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卫星地面站数传系统全年满负荷运转。

表1 2021年仪器设备综合效益情况

考核年度

台件数

设备原价总额(万)

其中开放使用机时

培养人数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项目

国家奖项

省部级奖

发明专利

三大检索论文

对外测试服务收入(万)

2021

1056

150287

201678

36120

2893

7

155

2094

3458

1148

(注:因同一论文、项目等成果被多台仪器设备使用,统计有重复)

(二)开放共享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管理单位更加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积极推动开放共享工作,各单位整合存量资源,将适合开放共享的设备纳入平台管理,并将新购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学校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建设为引领,形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高等研究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医学研究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等为基础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体系,极大发挥了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各院系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将大型设备信息公开、预约使用、科学计费实行一体化开放共享管理,并将院级网络平台整合到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确保各级实体平台顺利开展开放共享工作。

(三)高水平科研成果稳步提升

随着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现有存量资源得到了有效盘活,支撑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显著。

生命科学学院孙蒙祥教授课题组长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分选仪器设备等测试技术为支撑开展研究,创建了一套独特的植物卵细胞分离技术,阐释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新机制,揭示了不为人知的植物受精奥秘。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自然》)。

动力与机械学院定明月教授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系列仪器及超算设备的有力支持,在合成气催化转化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科学》),同期刊发专家评述文章,称该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减少CO2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激光测风雷达、FPI被动光学雷达、MST雷达及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高分率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的支持,2021年学校获批“近地空间天气多尺度过程和机理”和“病原体与宿主基础科学中心”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直接经费均为 6000 万元。

(四)社会服务效益显著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应北京冬季奥运会国家速滑馆建设单位委托,对国家速滑馆制冰排管安装现场进行全面测量。基于532nm脉冲激光器、制冷型红外热像仪设备的技术支持,利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技术对国家速滑馆1.2万平方米的冰场进行扫描、数据采集与分析,指导施工,为建造冬奥会上“最快的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基于三轴压缩复合试验机、便携式微震监测仪等系列大型仪器设备的支持,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泉声教授团队研究攻克了深部复合地层TBM施工挤压变形卡机、岩爆和突涌水等工程灾害控制技术难点,并应用于国内首台国产TBM和国产最大直径TBM等装备的系统设计,显著提高掘进效率,同时避免了在施工中工程灾害的发生。该项成果还成功应用于水利、交通、矿山领域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整体提升了我国TBM装备制造和掘进控制技术水平。

生命科学学院与生态环境部、湖南省政府开展合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开展水生植被重建和生态系统修复新技术研究,治理大通湖水域环境。大通湖水在治理的第一年,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82%,2021年,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水质由劣五类上升为四类,使长江中下游湖泊摘掉了劣五类水质的“黑帽子”,治理成效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和湖南省政府的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设备到货长时间未开箱及安装、验收不及时的情况。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管理单位的场地准备不充分,导致设备到货后不及时开箱,甚至长时间存放的情况。例如,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高真空多腔体薄膜沉积系统、电子信息学院双极化雷达移动平台等。

二是存在部分课题组的大型仪器设备长期闲置的情况。由于课题组缺乏维修经费支持,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故障后,导致长期损坏不能正常使用,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慢正电子束谱仪、低能正电子捕获装置;课题组因科研内容变化导致仪器设备闲置,如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荧光定量PCR,基础医学院全自动生物分子纯化系统、生物分子成像仪等。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继续强化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统筹规划

对于拟新增的大型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共同决策机制,充分评估使用率、共享率、安装条件等购置的必要因素,严格执行查重评议制度,形成全口径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规划,减少重复购置的风险。

(二)继续加大校院大型设备平台建设力度

继续整合各院系实体平台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研究平台发展定位和重点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学校的校院两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体平台的建设。继续推进建设并完善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考核更加公正、客观、简便和高效。

(三)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精神、《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实施办法》要求,针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的结果,建立奖惩机制。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管理单位以及“优秀”机组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对于不及时安装、不按时验收及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机组,督促相关使用单位加强整改,整改期限为一年,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核减相应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特此通报

附件:1.武汉大学2022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优秀单位及优秀机组

2.关于2022年度大型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后补助经费奖励的说明

武 汉 大 学

2023年3月22日

附件:武汉大学2022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优秀单位及优秀机组

附件:关于2022年度大型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后补助经费奖励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