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办公室专栏

武汉大学201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3-03-15

2013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继续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以新的业绩迎接建校120周年。2013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按照教育部整体部署和学校发展需要,以优化环境、激发活力、提高效能为目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促进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招生与培养相结合,建立科研反哺教学、优质资源优先保障教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探索建立本科生院,进一步理顺招生、培养、就业管理体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按大类招生。

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强化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以贡献为导向的薪酬机制;建立“人才特区”,探索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人员聘用、考核评价、薪酬激励机制;探索并完善年薪制、团队薪酬等灵活多样的绩效薪酬制度。

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以提高科研水平、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增强科研力量;以“协同”理念整合科研机构,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推进跨学科交叉、集成,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和深度共享;建立健全专职科研队伍,改进专职科研人员的评聘办法,试行科研流动岗。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以落实、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系列配套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完善学院(系)及科研单位考核办法,按照不同类型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推进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加强学部制建设,发挥学部在学术管理方面的作用;制定大学章程做好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和《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完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办好三所附属医院。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本科教育

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服务水平,落实2012年出台的本科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有关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分类培养,探索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运行机制;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级通识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推进教学评估的科学化,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好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完善“弘毅学堂”建设,加大国际化专业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第二批“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品牌专业与战略新兴专业建设。

(二)研究生教育

完善博士生导师上岗招生制度,实现博士生导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健全导师团队培养机制,强化博士生导师培养条件和培养绩效考核;整合培养资源,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贯通式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学籍超期预警机制,对超长学习年限研究生进行督促和清理;提高申请博士学位资格论文标准,完善学位论文评审机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评审与验收,推动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召开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三)招生与就业工作

优化自主选拔评价体系,调整部分省区及港澳台本科招生计划,确保生源质量;全面推行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扩大优质研究生生源,降低在职研究生招生比例,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加大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组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积极拓展就业市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12年。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力推进“活力创新工程”建设,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活力;深入开展“烛光导航工程”,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课建设,继续做好思政课教师出国研修工作;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开展“三进三访三促”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

三、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

(一)学科建设

结合教育部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启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考核迎评工作,争取国家重点学科数量有明显增长,同时做好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考核评估与申报工作;做好新一期“211工程”项目论证与申报和“985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二)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依托国家、地方及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各类学科带头人15-20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20-30名,力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取得新的突破;加大对“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推进“351人才计划”,扩大资助范围及资助力度,遴选“珞珈特聘教授”20名左右、“珞珈青年学者”50名左右;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加大海外优秀博士、博士后选聘力度,提高选聘质量,资助师资博士后100名左右,净增教师80名左右;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工程,设立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经费,选拔15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问研修,加强考核管理,提高选派效益;全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科学研究

大力推进教育部协同创新平台的培育与申报认定,加强创新交叉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重点围绕国家急需、科技前沿和重大公益性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关键性问题开展科研和服务,力争到账科研经费增长率不低于20%、获国家级科研奖项数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有新的突破。

实施“武汉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加强国家级项目的组织策划,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点重大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申报数和获准数有显著增加,力争在国防科研项目规模上有显著增长;做好杰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组织、推荐与申报工作;完成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它省部级科技平台的评估验收,做好生物功能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准备工作;做好新一轮国家级科技奖项组织申报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转让、转化的力度。

深入实施“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探索加强学术带头人引领能力建设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以“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青年学术队伍的群体性成长;以提高科研质量为重点,加大标志性成果培育、重大项目预研支持和优秀成果表彰推介力度,力争推出一批能够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各类重大项目立项和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重点研究基地、校部共建研究平台和各级研究机构建设,提高文科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推动优秀学者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推动建设更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

(四)社会服务

深入实施武汉大学“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湖北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继续实施“湖北研究”专项计划;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加大校部共建研究平台等智库建设力度,打造国家智库品牌;以高端人才培训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探索继续教育办学实体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协调校院(系)办学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快继续教育办学基地建设;深化与航天科技集团和部队院所的合作,积极推进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集群建设,筹备组建生物高分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珞珈创意园(二期)项目建设;加强投资管理,推进所投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充分发挥各驻外研究院在争取办学资源、拓展办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构建“大外事”体系。加快推进昆山-杜克大学的筹建;积极推动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一流高校的夏令营,积极举办国际夏令营和冬令营;推进落实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加强学校英文网站和对外宣传载体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成果的国际转化,积极争取加入国际大学联盟;建设英国阿伯丁大学孔子学院,构建孔子学院横向合作平台,启动“孔子新汉学计划”项目;落实“留学中国计划”项目,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开拓英文授课项目,推进留学生培养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完成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枫园教学楼、桂园1-5舍学生公寓、万林艺术博物馆、主校门广场改造、鲲鹏广场改造等工程;动工建设枫园留学生公寓、医学部学生公寓、信息学部1、2、5、6栋学生公寓、院士和资深教授住宅楼、青年教职工公寓、双湖综合实验大楼、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大楼、综合服务大楼、新能源大楼、附属中学初中部重建等工程;规划建设星湖综合实验大楼、艺术大楼、信息学部图书分馆改造、信息学部校门改造、A3动物实验室还建等工程;完成全校水电基础设施改造。

(二)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公共教学平台,加强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推进跨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危险品管理工作;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武汉大学文库”,推出“武汉大学名师库”;加大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期刊名刊建设,打造图书出版品牌。

(三)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完成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清理校内商业网点及校内重点区域通信架空线路;推进环境绿化工程;加大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校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交通规划和安全管理。

(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条件

完成学生宿舍和教室空调及学生宿舍热水系统的安装工程;加强学生食堂管理与服务,推进学生宿舍示范楼试点建设;完成濠沟教职工住宅建设;落实发放教职工货币化补贴;加强校内家属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完成校内公有住房、办公用房清理,加强周转房管理;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探讨学校医疗改革;进一步提升附属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品质,积极推进附属中学创建省级示范中学

(五)财务、审计与国有资产管理

继续发掘新的财力增长点,争取落实省部共建经费拨款,积极向政府和相关行业寻求专项支持;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规范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工程审计管理,探索开展内部控制与管理审计;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管理。

六、办好120周年校庆,汇聚办学力量

120周年校庆为契机,传承大学精神、弘扬珞珈学术、凝聚办学力量、提升公共形象。完成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举办系列高端学术活动,出版系列学术精品;组建珞珈合作发展战略联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系列公益性学术讲座,开展“学盛国强”科普创作与传播活动;举办系列校庆文化活动,推出校庆系列专题宣传;进一步加大捐赠工作的宣传与筹措力度。

七、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增强学校凝聚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活动,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干部师生头脑工作,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武大梦”宣传教育活动。

继续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组织“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活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好部分分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按照中央要求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积极稳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干部选任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施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管理;积极向校外推荐干部任职和挂职锻炼,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开展非领导职务干部选任工作;推进实施“1631”人才工程,做好党外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和举荐工作

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进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强化问责追究,治理“庸懒散奢”;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建立“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与发展中心和教职工服务中心。

组织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典型培育机制;积极宣传学校发展成就;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建设校园人文景点和校园现代传播平台,培育文化产品研发与推广市场,整治校园文化环境

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深化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加强保密教育、监督与检查,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进一步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完善维权和帮扶机制,召开学校七届二次教代会;支持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按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筹备召开第十三次团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