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办公室专栏

武汉大学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3-03-1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按照“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奋进之年,也是建校130周年。学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推动学科建设上水平,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向深迈进,以“双一流”建设的新成效向130周年校庆献礼。

学校将2023年发展主题确定为“学科建设年”,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筑牢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不断推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通过专题辅导、主题教育、专家宣讲、实践研学等形式,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主题联学、上下联学、共建联学,切实保证理论学习覆盖面和影响力;用好宣讲体系,积极组织专家宣讲团“点单式”宣讲,广泛深入开展集中宣讲;强化宣传报道,用好各类媒体、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等,及时反映学习动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开展对外宣介;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开展理论研究,涵育高水平成果;做实学习-贯彻机制,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融入办学治校体系、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推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全校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聚焦质量提升,积极推进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全贯通的“筑梦领航”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落实,培育一批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树立一批育人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品牌活动和载体;聚焦效果导向,落实“五个深入推进”,全面开展“大思政课”建设;聚焦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工作协同,实施辅导员“成长阶梯工程”,进一步加强辅导员、本科生班级导师、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搭建平台、项目化运作以及品牌培育,实施开展研究生资助育人系列活动;以弘扬优良学风为导向,开展“榜样珞珈年度人物”评选。

责任领导: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

3.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专题学习、实践活动、检视问题等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好办学方向关、人才政治关、发展质量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工作,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第二批“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高水平推进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学生“活力创新”、机关“转作风树形象”等支部建设工程;做好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深入推进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

责任领导:赵雪梅;责任单位:组织部

4.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落实中心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过程中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于担当、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干部,选优配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聚焦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精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师生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第二批青年学术骨干校内挂职工作;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责任领导:赵雪梅;责任单位:组织部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两个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坚持严的基调,压实管党治校主体责任;加强对领导班子以及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履责用权、工作抓落实、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中央决策部署和学校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机关执行力与协同力提升行动”,完善管理与服务工作作风督查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强化协同联动机制与合力;探索“三不腐”贯通融合的路径载体,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谋划制定新一轮学校党委巡视工作规划,开展2轮专项巡视和2轮巡视回头看,深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强化正风肃纪,进一步加强“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清廉机关、清廉学院、清廉机构、清廉医院、清廉公司,持续优化学校政治生态。

责任领导:万清祥、赵雪梅、李资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纪委监察专员办、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

6.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防线。强化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对重点对象、重点事项、重要节点的管理,不断提高信息监测、信息报告、风险研判、反馈处置的科学化水平;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坚持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聚焦二级单位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全覆盖考核考评,落实追责问责;定期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开展壮大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

7.凝聚合力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1631工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品牌;加快推进落实教代会提案和民生实事重点工程,推进多元化、普惠制服务,关心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深入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系统推进团学组织改革,举办“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创新赛事,提升新时代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工作水平;优化升级离退休教职工信息库,提升为老服务精准化水平,引导老同志积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引进高水平优秀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建设一批名师工作室等举措,进一步提高附属中小学办学质量。

责任领导:赵雪梅、屈文谦、徐东兴;责任单位: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工会、团委、附属学校

二、奋力推动学科建设高水平发展

8.加快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谋划,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召开全校学科建设大会,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学科建设思路和发展路径;用好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着眼国家急需和自身优势特色,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布局,着力打造一流学科高峰,积极布局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调整一批与学校定位契合度不高、发展潜力不大的学科专业,加快建设高质量学科体系,进一步强化关键领域原始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积极探索和完善交叉学科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出台并推动实施关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若干措施,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统筹协调、分类分步大力推进基础学科、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信息学科建设。

责任领导:周叶中、沈壮海、唐其柱、宋保亮;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

9.加强“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聚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建立重点工作台账并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加强“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制订“双一流”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做好“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动态监测、绩效自评等工作,提升建设质效、确保建设成效。

责任领导:宋保亮;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三、在更高水平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

10.加大顶尖学者和战略科学家引进和培育力度。围绕国家战略和学校学科布局,聚焦世界学科前沿、国家重大急需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关键技术“卡点”及重点产业需要,面向全球大力挖掘高水平人才,加大顶尖学者和战略科学家引进力度;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分类制定重点引才需求清单,科学谋划引进方案,统筹资源、有的放矢,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和精准度。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1.构建弘毅学者人才发展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具有武大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出台《武汉大学弘毅学者人才发展体系实施办法》并启动评选工作,建立健全覆盖顶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的导向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发展体系;统筹各类人才计划,注重选拔在拔尖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人才的科学评价、择优聘任、聘期考核,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2.进一步健全人事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优化教职工管理分类评价与考核、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定编定岗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培训体系,提升教职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支撑人员转固定编制评估考核机制,将表现出色、人岗匹配度高的人员充实到固定编制队伍;规范企业兼职管理,建立健全兼职审批备案工作机制。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3.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加强教师思想引领,落实党管人才机制,坚决守好人才安全防线;将二十大精神纳入教师群体培训,引导全校教师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把关工作,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失范行为依法依规依纪严肃查处。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

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14.大力推进新时代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以新时期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国家急需专业人才培养、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构建高质量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指导方针,启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组建由大学者作为领头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积极稳妥推进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改革,强化和世界一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优化招生政策,建强招生队伍,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本科专业规划、新增和调整;推进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打造高水平实践育人平台,增强大学生“三创”能力;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艺术素养;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打造线上教学品牌,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

责任领导:周叶中;责任单位:本科生院、体育部

15.持续加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以健全完善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为核心,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重点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推进博士研究生学制改革试点,推进基础学科学术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招生计划配置,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升生源质量;优化调整学位点布局,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积极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推进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加强培养全过程管理和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学位授予水平。

责任领导:宋保亮;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16.构建一体化贯通式就业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部署,全面推出“六月一季”促就业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就业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精细化和精准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推动访企拓岗行动走深走实;着力构建系统、全程、分类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其覆盖面、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到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就业,大力开展基层就业和选调生工作;推进全程化、体系化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积极推送学生到国际组织、涉外机构、跨国公司实习任职。

责任领导:屈文谦;责任单位: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五、力争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展现更大作为

17.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精心谋划、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力争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取得新突破,做好已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坚持“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培育力度,力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承担更多战略任务,大力增强承担GF科研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基础学科领域攀登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提供自由探索的保障机制;推进武汉光源、重离子、湖北珞珈实验室、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建好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外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重点,聚焦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成果转移和转化力度。

责任领导:唐其柱、李资远;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18.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召开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文科院长论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凝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加强高水平学术队伍建设,开展新一批文科“杰青”“优青”聘任,优化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办法,开展新一轮青年团队的遴选建设;加强国家高端智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科实验室建设,做好国际组织联合研究院筹建工作,积极争取文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做好“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话语体系建设”“人文社科海外前沿追踪”等专项工作;推进“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等方向的交叉融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型升级;做好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六、健全完善更加高效能的治理体系

19.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原始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升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新修订的《武汉大学章程》为依据,进一步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解决改革中的痛点难点及遗留问题,理顺管理机制,优化治理体系;修订独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理顺研究机构与学院的责权关系;做好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业绩绩效奖励工作,激励教师潜心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活动,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健全学术治理体系,强化学术委员会职能,充分发挥学者在学术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著名学者在学术风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及其对青年学者的传帮带作用,完善学术不端查处结果的通报制度和处理意见的监督落实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人才成长与发展氛围。

责任领导:周叶中、宋保亮;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法制办公室

20.提升财务管理质效和内控管理水平。坚持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用在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处,加强预算统筹和财务管理,做好学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要项目的资金保障;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上下联动,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同项目管理相结合;深入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内生动力;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持续巩固整改成效,综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持续提升经济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造价控制;加强对所属企业的日常监管,完善所属企业管理工作机制。

责任领导:赵雪梅、何莲;责任单位:财务部、审计处

七、构建新时代开放办学新格局

21.深入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举办第五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成立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组织2023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峰会,完善孔子学院管理体制,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极推动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做好在地国际化工作,引进世界一流教育教学资源,继续实施学院国际化发展重点专项支持计划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瞄准国家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涉外法治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工作;依托武汉大学哈佛医学教育中心武汉大学哈佛贝斯以色列医学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与哈佛医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实质性、高水平合作;继续推进与昆山杜克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项目,探索建设武大—杜克研究院;创新招生工作方式,开拓招生渠道,拓展国际合作项目,建设境外生源基地;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学校国际教育趋同化协作机制和留学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全英文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责任领导:唐其柱;责任单位:国际交流部、国际教育学院

22.深化校地、校企以及与校友的合作。紧紧围绕教育四为服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家重大政策,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向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完善筹资工作体系,加大争取社会捐赠工作力度,完善捐赠人荣誉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筹资水平;加强校友服务体系建设,召开第十届杰出校友表彰大会,举办校友珞珈论坛,推动学校、校友、社会发展共同体建设;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县中托管帮扶工作。

责任领导:李资远、何莲;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财务部、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

23.打造继续教育优势品牌。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强统筹、搭平台、拓市场、创特色,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需要的能力,持续推动办学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非学历教育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办学全过程的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管办关系,突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特点,充分调动有关学院、科研院(所、中心)等培养单位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联系中央部委、省市有关部门及大型企业,依托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武汉大学基地等国字号平台,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为抓手,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培训任务;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开展专业技术类培训,探索建立涉外培训合作新模式。

责任领导:徐东兴;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

八、建设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

24.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赋能应用,持续推进管理服务流程优化,提升跨部门业务一网通办质效,升级办公自动化(OA)和财务一体化等平台,全面推进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平台通,推动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进一步完善珞珈直通车平台运行机制及功能,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一体推进采购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和需求管理,健全采购管理制度体系,深化政策落实、优化采购服务、从严管控风险,着力提升采购管理效能;全力做好教育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仪器购置工作,持续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启动单体密集书库建设立项工作,推进珞珈文库特色馆藏及高水平博物馆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做好校史馆改陈和李达故居布展工作。

责任领导:赵雪梅、唐其柱、李资远、陈慧东、何莲;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信息中心

25.大力改善办学基本条件。确保医学部9号科研大楼、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音乐厅交付使用,完成电子信息学院教学楼结构封顶,启动高等研究院科研楼、信息学部5号科研综合楼、医学部学生4舍、工学部学生14舍、物理学院教学楼扩建、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星湖人才公寓、珞珈雅苑二期等人才房项目建设;推进工学部二食堂、工学部综合服务体改造工程,启动工学部四食堂、清真食堂维修改造;完成桂园7舍、工学部新2舍、医学部3A/3B宿舍等一批学生宿舍整体大修,加快推进樱顶大学生俱乐部和湖滨综合服务体建设;加强体育场馆建设,推进“九一二”体育场、松园体育馆、竹园体育馆、宋卿体育馆、竹园网球场翻新维修;积极推进构建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为引领的房产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优化师生免费乘坐校巴服务,提升校园快递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李资远;责任单位:后勤保障部、后勤服务集团

26.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和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推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出品牌、武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成果;巩固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持续开展“美丽武大 文明珞珈”活动,全力做好迎接全国文明校园三年复检工作;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校园道路导视系统建设,启动全校区域内垃圾亭(屋)试点建设,深化并完善校园景点建设,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全面提升校园环境品质;持续开展校园交通整治,完善校园基础交通设施,加强机动车停放管理,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推进校园交通智慧平台(二期)建设。

责任领导:沈壮海、李资远;责任单位:宣传部、后勤保障部、保卫部、后勤服务集团

27.全力保障学校发展安全。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校内传染病防控体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做好第四次军工保密资格认定迎检工作,大力推动保密工作向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转型发展,努力构建更为有效的保密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学校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升级安防设施,加大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持续做好消防及实验室安全重大隐患整改工作,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责任领导:唐其柱、李资远、陈慧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部、校医院

九、办好建校130周年校庆

28.130周年校庆为契机,传承武大精神、弘扬珞珈学术、凝聚办学合力、促进事业发展。举办庆祝武汉大学成立130周年大会、珞珈校友论坛,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捐赠人表彰,通过一系列“珈”人同庆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武大人的爱校、兴校、荣校意识;举办“立德树人 强国兴才大型主题展览、李达故居校庆特展、高水平学术讲座等一系列学术与育人活动;加强宣传报道、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加大捐赠工作的宣传与办学资源筹措力度,争取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办学合力。

责任领导:李资远、徐东兴;责任单位13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