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关于2023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情况的通报

文件字号:武大设字[2024]3号      发文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各有关单位:

根据《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开放共享实施办法》(武大设字〔2022〕7号)精神和《关于开展2023年大型科研仪器管理与使用效益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武大设函〔2023〕8号)要求,学校对2022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情况开展了考核评价工作(以下简称效益考核)。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效益考核基本情况

效益考核通过管理单位自查,学校现场核查、组织专家会议评审,形成考核结果。共对全校27个管理单位930台原值50万元及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效益考核。

效益考核综合评价以大型仪器设备客观运行数据为基础,强化单位的管理责任;落实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体、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重点考核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包括到货未及时安装、安装调试没验收、开放使用机时数不达标的大型仪器设备。

共评选出5个“优秀”管理单位,30个“优秀”机组(详见附件1)。

二、主要成效

总体来看,管理单位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更加重视,开放共享意识持续增强,成效逐步提高。

(一)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稳中有升

经学校效益考核,2022年全校50万元及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年均使用机时为1605小时,其中平均开放共享机时为111小时。具体情况如表1。

被考核的大型仪器设备中64%的年使用机时超过教育部规定的额定机时800小时。校院两级实体平台的仪器设备使用机时普遍较高,其中年使用机时超过3000小时的有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冷冻电镜、600M 核磁共振波谱仪,生命科学学院共享仪器设备中心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药学院超高分辨质谱仪、气质联用仪,医学研究院流式细胞分析仪等。年使用机时超过2000小时的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球差校正场发射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

表1 2022年仪器设备综合效益情况

考核年度

台件数

设备原价总额(万)

其中对外开放使用机时

培养人数

国家奖项

省部级奖

发明专利

三大检索论文

对外测试服务收入(万)

2022

930

155243

100467

125797

12

135

823

4382

1597.51

(注:因同一论文、项目等成果被多台仪器设备使用,统计有重复)

(二)开放共享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建设投入,各管理单位开放共享管理的意识逐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也逐步完善。

学校以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校级平台建设为引领,形成了理、化、生、医、工等10所院系为基础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2023年新购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院主动把部分高端仪器交由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对外服务。

学校不断优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2023年通过主题教育重点整改事项的集中整改,实现了与财务系统的对接,构建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公开、预约使用、科学计费、统一结算的一体化管理流程。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等所有院级网络平台积极与校级网络平台融通,实现了“一键注册、全网通行,一次预约、全程通办”,极大推动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开放使用。

(三)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能力的提升,支撑了学校科技创新,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23年,支持了学校发表5380篇SCIE论文,CNS正刊论文7篇,牵头承担2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名青年教授获批中国青年科技奖,35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典型案例有:

高等研究院院级公共平台实验员刘珊珊、仝永佳通过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分辨质谱仪等仪器,采用自动测试技术,为阴国印教授团队研究利用“金属迁移”策略,在产物的结构鉴定、相对构型的确立等方面起到关键支撑作用,解决了环己烷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该研究以合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科学》)上。

通过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化学分平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支持,对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支持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团队在研究高熵合金的制造过程中,利用液态金属实现高熵合金制造的合成策略,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各类高熵合金体系的原子制造,极大拓展了高熵合金的组分选择空间,在电子信息、能源存储等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自然》)上。

通过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周晓东、沈新宇等实验技术人员使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物理学院平台阮学峰高级实验师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等仪器将固废样品结烧处理后,测试并表征固体废物硅铝酸盐物相结构与化学活性,为资环院侯浩波教授团队提供了重要的测试技术支撑,建立的大宗固体废物及堆场绿色高效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在环境治理领域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支持“大宗固体废物及堆场绿色高效安全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四)社会服务效益显著

大型仪器设备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外,积极对校外开放使用,高质量推动国家科技资源的共享,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社会服务成果。典型案例有:

医学研究院仪器共享中心实验师潘敏利用微量热泳动仪等系列大型科学仪器,测试了多种天然化合物和抗血栓靶点脾酪氨酸激酶的分子相互作用。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方超教授团队成功证实了马醉木苷元和脾酪氨酸激酶的直接相互作用及其特异性,可以发挥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的作用。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药理学顶级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上。

测绘学院实验师罗喻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陀螺全站仪等仪器设备的观测手段与测量技术,支持了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金特螺旋隧道的贯通定向测量,助力国家2022年冬奥会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金特螺旋隧道的贯通,突破测量技术难点,创吉尼斯纪录。相关测量成果保证了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的顺利贯通,成为“中国创造”的一张绚丽名片,《中国青年报》以“世界最长!武大人创吉尼斯纪录”报道了这项成果。

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战略合作,常剑波老师、洪思实验师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分裂波束声学鱼探仪及系列仪器,对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河段的三维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和分析,给中华鲟葛洲坝产卵场水动力学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同时,自主研发符合中华鲟特性的转运设备进行亲鱼转运和投放,并研制中华鲟仿真机器鱼在水下对中华鲟进行监控,引导其产卵行为,保障亲鱼的安全及其回收,也保障了人工增殖后的放流亲鱼的成活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考核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还有待改善,主要的问题是:

一是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到货后未及时安装使用。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管理单位的场地准备不充分,导致设备到货后不及时开箱,甚至长时间存放的情况,如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高真空多腔体薄膜沉积系统。

二是个别大型仪器设备验收时间过长。个别仪器长时间安装调试,试运行一年以上仍未验收,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子层沉积系统设备。

三是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课题组因科研内容变化,同时因仪器使用成本高,导致使用率低,仪器设备闲置,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3D打印机,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多功能全自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系统等。

四是部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数据随意填报。学院未在平台集中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因没安装数据采集装置或安装数据采集装置不使用,年度使用数据记录不完整、不规范,在考核期间,随意填写使用情况。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强化落实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与验收

加强对新购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的审核,切实落实院系对新购仪器设备安装场地、条件、人员等配备方案,确保仪器设备到货后能及时安装。另外,加强学院仪器设备验收的管理责任,督促仪器设备负责人按照供货合同条款,在仪器运行稳定后,6个月内完成技术验收工作。

(二)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盘活利用

在校内建立仪器设备资源公务仓,对于不能满足本单位需要,但仍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纳入公务仓管理,向全校发布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协调至有需求单位继续使用。

(三)继续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进行优化

继续大力推动共享网络平台的优化改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对学校入网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采集方式,着力提升使用数据的客观性。进一步改善网络平台功能,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开放共享能力。

(四)继续落实奖惩机制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管理要求,对于不及时安装、不按时验收及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机组,督促相关使用单位加强整改,整改期限为一年,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暂停该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审核工作。

特此通报

附件:1.武汉大学2023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优秀单位及优秀机组

2.关于2023年度大型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后补助经费奖励的说明


武 汉 大 学

2024年4月1日


附件:武汉大学2023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优秀单位及优秀机组

附件:关于2023年度大型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后补助经费奖励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