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武汉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件字号:武大党字[2020]4号      发文单位:党政办公室


全校各部门、单位:

现将《武汉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    武 汉 大 学

2020年3月11日



武汉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事业谋划的“启动之年”,也是学校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考之年”。学校将2020年定为“治理提升年”,旨在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抓体制优化、抓评价改革、抓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发展效能,通过找差距、补短板、强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问题描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结合、落实、升华方面有待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还不够强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工作措施: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成效。

责任领导:韩进、窦贤康、吴平、赵雪梅;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组织部

2.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工作措施:突出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的工作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责任领导:赵雪梅、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落细,聚焦教师思政、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环境思政等重点难点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协同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抓实抓好“十大育人”体系建设,遴选培育一批示范项目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专兼职辅导员选拔、培养、考核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教育活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大力实施“博士生基层实践锻炼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赛事,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山水体育”文化,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推进后勤服务育人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任领导:舒红兵、周叶中、沈壮海、李资远、屈文谦;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体育部、艺术教育中心、后勤服务集团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建设任务。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范围。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教材编写选用的管理与检查,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

二、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问题描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决策部署,坚决服从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指挥,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坚决避免疫情在校园内蔓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

5.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全面排查梳理学校疫情防控风险隐患,制定系列防控工作方案和动态预案,分类做好师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加强校园管控,对“四类人员”实施拉网式筛查甄别。加强校医院与集中隔离点和定点医院的对接与联动,确保病患及时转运收治。全力支持并充分发挥中南医院、人民医院的抗疫主阵地作用,积极救治病患。用心做好广大师生的关心慰问工作,切实做好校内困难群体的帮扶和寒假留校学生、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捐赠,做好各类防疫捐赠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发放。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作用,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武大故事,切实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与处置,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和新闻舆论引导,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进一步激励和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把一线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评估考核、职称评审、职员晋升、干部考察与运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严肃各项工作纪律,推进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落地。

责任领导:全体校领导;责任单位:全校各部门、单位

6.认真做好疫情期间学校发展特别是教学科研有关工作

工作措施:制订延期开学工作预案,做好学生错峰返校工作方案。按照“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要求和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好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服务、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与复试、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等工作。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平安、顺利就业。加强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以健康平稳的心态度过疫期。大力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把广大师生共同抗击疫情的切实行动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聚焦国家急需,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等疫情相关课题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管理等高端跨学科平台建设,组织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为疫情防治贡献“武大力量”和“武大智慧”。

责任领导:李斐、舒红兵、李建成、周叶中、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国际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三、认真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和学科发展谋划

问题描述:学校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实力不强,面向主战场的主流应用学科偏弱。

目标任务: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抢抓重大发展机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学术前沿,着力打造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科发展体系。

7.科学谋划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

工作措施:在盘点、分析、总结、评估学校教育事业“十三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战略,开展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学校2021-2025年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

责任领导:吴平;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8.加强一流学科的谋划与建设

工作措施:加强学科发展核心指标的动态监测,继续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精准发力10个一流学科,为第一个5年建设周期的国家验收工作奠定基础。研究论证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学科发展方向,规划2021-2030年十年重点建设领域,打造学科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带动学科整体实力的跃升。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学科内涵提升。制定《武汉大学新工科建设计划》,加快学校传统工科的转型升级,补齐短板、拓展领域,推动新工科快速发展。召开医学学科发展大会,出台《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学腾飞计划”加强一流医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医学重大平台建设,打造“武大医学”品牌。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国家急需学科建设力度,推进学科实质性交叉发展,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制造、临床医学、应急管理等学科纳入重点发展轨道。

责任领导:吴平、舒红兵、李建成、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

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

问题描述: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偏低;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失范行为偶有发生。

目标任务: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全校人力资源进一步盘活,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9.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工作措施:围绕一流学科和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加大人才汇聚力度。完善聘期制教师选聘办法,探索固定教职校外公开招聘,健全一事一议机制和绿色通道专家举荐制度,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开放竞争机制,协调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进一步营造唯才是举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扶持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专家评估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周期性、个性化扶持培养;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营造服务人才的支撑环境。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0.加强岗位总量管理和人员分类管理

工作措施:统筹编内编外岗位设置,严格非编制人员岗位管理,探索建立非编制人员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机制,完善非教师岗位评估与配置机制,探索适应学校发展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深入推进全员聘用改革,突出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强日常管理,强化日常考勤、年度考核、业绩评估、聘期考核结果在人员续聘、晋升、流转、退出等方面的合理运用。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工作措施: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执行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健全校院两级共建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网络,落实师德建设工作责任制。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引导全校教师严守职业道德、崇尚学术、为人师表,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问题描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源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师人员老化严重,队伍青黄不接。学生学习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研究生育人机制亟需改革,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2.以课堂为中心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措施:推进大类招生和录取方式改革,试点工学部部分学院以“工科试验班”名称跨学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促进我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高考录取尽量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减少调剂录取的政策,积极探索“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改革。大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一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出台《武汉大学以课堂为中心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实施办法》,遴选和建设一批示范课堂,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完善“弘毅学堂”拔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教育阶段的对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教师教学退出机制和课程动态退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本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完善优良学风班和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考评机制。

责任领导:周叶中、屈文谦;责任单位: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

13.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优化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推进按一级学科(专业类别)设置招考科目与组织考试,实行各类型研究生同类招考并轨。探索博士研究生培养学制改革,出台相应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与结构,提高硕博连读生比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分类培养工作,加强培养环节建设,强化科研激励,修订《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评选办法》。完善师生互选制度,加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力度。完善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培养管理机制,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健全导师责权机制。严格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管理与质量监管,落实学位论文抽检整改工作,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体系,出台《武汉大学研究生鲲鹏提质工程实施纲要》,实施“明诚崇学”科研育人计划,制订《武汉大学研究生德育导师实施办法》,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评奖评优体系。

责任领导:舒红兵、屈文谦;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14.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工作措施:加强价值引领和择业观教育,鼓励毕业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就业创业,引导更多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要行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就业。做好选调生工作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挖掘就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做好就业典型宣传和毕业生跟踪调研,进一步提高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屈文谦;责任单位: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

六、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问题描述:学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偏弱,自主创新和集成攻关能力还不够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度不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战略谋划不够,在新兴和前沿领域的超前布局不足,文科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需要进一步转型。

目标任务:自然科学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15.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工作措施:召开学校科技大会,出台若干有效管用的科技政策和措施,促进学校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围绕国家重要任务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进“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聚焦2021-2030年十年重点建设领域,推进实施“战略性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加大组织策划和项目过程管理,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完善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入推进空天信息智能服务集成攻关大平台、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建设。推进实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推进计划”,推动“高分”“导航”等优势领域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共建共用军民研究基地,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学术期刊质量。改革科研评价制度,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更加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

责任领导:李建成;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6.持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工作措施:出台《武汉大学面向2035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计划》和《武汉大学关于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未来工程的意见》,召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为加快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谋新篇、开新局。统筹推进高层次文科学术队伍建设,形成内聚外引的人才集群优势。着力实施“武汉大学人文社科引擎计划”和“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鹤鸣计划”,培育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聚焦国家战略部署,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新兴平台。优化智库结构,提升智库影响力。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文科科研组织方式创新和研究范式转型。探索文科国际化发展路径,开辟海外研究中心。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17.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工作措施:推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建立纵向与横向科研、论文与知识产权的等效评价机制,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强“校政”“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好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服务作用,建立有利于激励创新作为的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体制机制,推动一大批能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大力开展高端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继续教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做贡献。加强对附属医院的支持与管理,推进省部委共建,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武大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体制改革工作,保障出版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聚焦精准扶贫,切实开展教育帮扶、智力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文化帮扶、健康帮扶和消费帮扶,助力地方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领导:吴平、李斐、李建成、李资远、唐其柱;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继续教育学院、医学部、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政办公室

七、优化对外开放整体布局

问题描述: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学院(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活力需进一步激发,国际化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不高;校友服务体系和筹资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在争取社会资源等方面有待加强。

目标任务:以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支撑学科建设、助力科学研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推动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18.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及“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交流合作效益

工作措施:整合资源,进一步挖掘与发达国家高校的交流潜力,深化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筹建“武大-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哈佛医学教育中心”“武汉大学哈佛医学创新中心”,依托“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加强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全面合作。拓展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和海外学习项目。服务国家需求,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推进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举办第三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第二届索维奇国际高端论坛”,筹建“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喜马拉雅水电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西非健康促进中心”。探索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洲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推动实施“国际化建设示范学院”。不断提升学生境外交流学习规模和层次,大力推动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善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服务机制,出台《武汉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办法》。优化国际学生培养结构,加强留学生规范管理,建立境外国际学生生源基地,打造“留学武大”品牌课程、品牌专业(项目)。

责任领导:李斐、李建成、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国际交流部、国际教育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

19.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

工作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增量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常态化经费支持和项目配套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办学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整合校友、社会各界力量,做好中小额捐赠工作,为学校争取更多捐赠资金和智力支持。优化筹资工作体制机制,调整筹资奖励政策。

责任领导:吴平、李建成;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财务部、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

八、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问题描述: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数据共享有待推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更加美丽、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20.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工作措施: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以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编制《武汉大学“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实施“重点建设工程保质提速计划”, 尽最大努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全力推进工学部第一教学楼、中国质检大讲堂、新能源大楼、水电教学科研大楼、城市设计学院教学楼等在建工程尽早完工;稳步推进医学部9号科研大楼、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雷军楼)、电子信息学院教学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抓紧新建学生宿舍、解决好居住在校外公寓的学生回迁问题;整体规划信息学部教学区重建方案,积极推动立项工作;完成医学部食堂、信息学部二食堂及梅园教工食堂改造工程,启动田园教工食堂改造工程,推进信息学部教工食堂改造工程;实施文理学部校医院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统筹推进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的调整工作,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房屋资源使用效益。加快推进后勤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改革,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责任领导:李资远;责任单位:后勤保障部、后勤服务集团

2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工作措施:继续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提升计划”,完善校院两级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国家超级计算武汉中心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服务。建立完善集会议室、PC端、移动端于一体的全校综合视频会议系统,助推管理服务效能的提升。加强采购计划和采购需求管理,强化采购风险管控,进一步提高采购与招标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师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网上办理大厅建设,新增不少于20项网上办理业务。创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服务模式。办好附属学校、幼儿园,更好满足教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就医诊疗和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李斐、吴平、李建成、唐其柱、李资远;责任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信息中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党政办公室、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附属学校、后勤保障部、校医院

22.打造平安校园

工作措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和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加强重点领域国家秘密的安全管理,建立工作秘密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保密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全校师生中继续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加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提升治安管控水平;严格执行未授权、未预约车辆禁止入校制度,清理授权到期车辆,杜绝校外无关车辆进校长期停放、挤占校内停车资源,进一步优化校园交通环境。

责任领导:吴平、李斐、李资远、屈文谦;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维稳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保卫部

九、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题描述: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学校的意识有待增强、能力有待提升,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政策不统一、改革不同步的现象。

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推进综合改革落地落实,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

23.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规办学,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健全合同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学校权利。启动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部分委员会换届工作,优化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以服务、监督、治理为导向,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深刻反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启示,完善校园公共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进一步畅通教职工意见和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抓好“2020年学校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的推进和落实;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桥梁纽带作用,办好“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引导学生依法、有序参与学校治理。

责任领导:吴平、周叶中、赵雪梅、屈文谦;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校工会、团委

24.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加强学院(系)目标管理考核的落地落实,完善院(系)目标管理考核系统,加强动态监控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为2021-2023年学院(系)新一轮三年目标和发展资源动态调整奠定基础;推进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的机关与直属单位综合改革、以高水平发展为导向的科研机构管理综合改革,实现与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并轨;完善综合改革配套举措,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继续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

责任领导:吴平、李建成、赵雪梅、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部、人事部、财务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5.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工作措施: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管理与服务工作作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在分党委党建工作考评和机关支部考核中突出作风建设的考核,开展“作风建设月”活动,促进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完善督办工作机制,强化督办结果考核运用,推动学校决策落地落细。严控公文和会议数量,以文风、会风的转变带动全校工作作风的转变。

责任领导:万清祥、吴平、赵雪梅;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纪委监察部、组织部、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

十、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问题描述: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政治监督、同级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有待增强,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基层党建在落地落细落实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26.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文件精神,做好政治监督、同级监督;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出台学校加强日常监督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坚持抓早抓小,督促各级党组织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纪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进一步优化工作体制机制、转化方式方法,提升监督效能;扎实开展校内巡察,强化巡察成果运用,推动监督结果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抓手,拓展审计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审计实效。

责任领导:万清祥、赵雪梅;责任单位:纪委监察部、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计处

27.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工作措施: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修订《武汉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武汉大学中层领导班子及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干部考核与考核评估、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干部考察、巡视巡察、执纪监督等工作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在重点工作、“吃劲”岗位锻炼青年干部。做好二级单位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全面提升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治理水平和履职能力。

责任领导:赵雪梅;责任单位:组织部

28.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工作措施:做好部分分党委(党总支)的换届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优化党支部设置、规范“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为抓手,不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对标争先”建设,指导教育部“对标争先”计划入选单位做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工作,遴选50个左右党支部培育建设“样板支部”,开展第二届“支部好案例、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评选活动,不断凝练党支部建设品牌。健全院(系)党委书记和党员院长发展高层次人才党员工作责任清单,建立校领导直接联系非党员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考准考实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推进“活力创新工程”等党建特色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头雁训练营”“鲲鹏研习营”活动,充分发挥博士生宣讲团、研究生党建研究会等学生组织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责任领导:赵雪梅、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

2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措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学习宣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美丽武大、文明珞珈”等品牌活动,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打造“百廿珞珈文化传承创新计划”,讲好武大故事、弘扬武大精神。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

30.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工作措施: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双岗立功。提升工会服务专业化水平,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深入细致做好离退休工作,加强涉老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青年讲师团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课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

责任领导:赵雪梅、屈文谦;责任单位: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校工会、团委


 

2020年学校主要指标任务一览表

指标

2019年

任务值

2019年

完成情况

“十三五”2020年目标值

2020年

任务值

责任部门

专任教师(人)

3900

3811

4000

<4000

人事部

普通本科生(人)

7200(招生数)

7232(录取数)

27600

7200

(招生数)

本科生院

普通研究生(人)

7152(不含非全)

6996(不含非全)

19500

7852

(招生数)

研究生院

其中博士研究生

1900

1914(含非全125)

6500

2200(招生数)

其中硕士研究生

5252(不含非全)

5207(不含非全)

13000

5652(全日制)

1700(非全日制)

留学生数(人)

学历生2800

其中博士生250

学历生2737

其中博士生271

2600(学历生),其中博士生200

学历生2800

其中博士生250

国际教育学院

经费保障

年度总收入(亿元)

70

70(估算)

80

80

财务部

国家级规划教材(本)

教育部未通知

未开展(目前54)

104

新增60

本科生院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每4年评选1次

2018年获评7个二等奖

(目前32)

34

本年度不评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个)

新增2

新增5(达19)

18

新增3

设备处

小班授课的课堂比例

专业课37%

37.07%

40%

40%

本科生院

教授给本科生授课比例

90%

91.7%(99.82%,考虑排除出国、生病等特殊情况)

90%

95%

重点大学研究生生源比例

75%

79.6%

80%以上

80%

研究生院

研究生国际学术获奖数(个)

新增8

新增8(达30)

20

新增8

博士研究生学术成果产出率

增长30%

增长35%

增长25%

增长30%

指标

2019年

任务值

2019年

完成情况

“十三五”2020年目标值

2020年

任务值

责任部门

学科与

基地建设

ESI世界前1%学科数(个)

16

17

17

17

发规办

国家实验室(个)

若评选

新增1-2

未评选,目前0

1

国家尚未启动相关工作

科发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个)

未评选,目前4

7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

未评选,目前2

4

教育部重大科技平台(个)

新增集成攻关大平台1;前沿科学中心1

---

深入推进已有科技平台建设工作

年到账科研总经费(亿元)

社科:宽口径1.5

窄口径1.1

自科:宽口径17.0

窄口径15.0

社科: 宽口径1.5

窄口径1.2

自科:宽口径19.5

窄口径17.0

25

社科: 宽口径2.5

窄口径2.0

自科:宽口径22.5

窄口径20.0

科发院

社科院

新增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个)

社科:新增15

自科:新增15

社科:新增16

自科:新增31

(达158)

35

社科:新增18

自科:新增20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第一完成单位)

新增2

新增3(达44)

45

新增3

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全国排名)

前3

尚未出结果

前3

保4争3

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数(件/5年)

新增700

新增703

(达2264)

3000

新增800

NSC论文(篇/5年)

NSCP新增2

新增5(N1+P4)

(达12)

20

不再提指标

SCI一区论文数(篇/5年)

550

分区数据未出

(2018年达2220)

1200

不再提指标

SCIE/EI收录论文数(篇/5年)

新增4000/2400

新增4211/2731

(达22981/16724)

15000/12000

不再提指标

SSCI、A&HCI收录论文数

(篇/5年)

新增320

新增630(达2623)

1000

不再提指标

指标

2019年

任务值

2019年

完成情况

“十三五”2020年目标值

2020年

任务值

责任部门

两院院士(人)

新增1-2

未新增(目前16)

21

本年度不评

人事部

科发院

社科院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人)

新增2

未新增(目前8)

14

新增2

千人计划创新人才(人)

新增2-3

新增3(达54)

40

新增3

长江学者(不含青年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次)

新增“长江”3-5,“杰青”3-4

“长江”新增6;杰青新增3;国防口人才计划(等同杰青)新增1(达190)

170~200

新增10

青年千人(人)

新增25

新增28(达155)

90~110

新增30

青年拔尖人才(人)

新增5

青拔新增14;国防口青拔新增1(达34)

35~40

新增10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人)

新增5-8

新增8(达51)

45~60

新增10

长江学者青年项目(人)

新增4-6

新增8(达35)

30~35

新增10

博士后(人)

达800

达850

1000(其中外籍博士后20)

达1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个)

新增0-1

新增1(达8)

8

新增1

转化重点科技成果项目(项/5年)

新增6

新增6(达39)

33

新增6

科发院

社科院

提供省部级及以上咨询报告并被采用(篇/5年)

新增170

尚未统计

(2018年达771)

350

新增200

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实质性合作研发机构(个/5年)

新增10

新增12(达58)

33

新增10

孵化科技企业(家/5年)

2019年按教育部政策要求不再新办企业,目前22

25

---


培育国内外知名、产值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2019年按教育部政策要求不再新办企业,目前9

12

---


具有海外学习与交流经历的学生数(人次/年)

3500

4002

3500

4000

国际交流部

国际教育学院

科发院

社科院

人事部

全英文授课项目(个)

新增4

新增4(达34)

50

新增16

45岁以下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77%

77%

80%

80%

国际学术刊物的主编和编委、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人)

社科:新增5

未新增(目前69)

100

新增5

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人/5年)

新增70-80

新增91(达660)

300

新增90

聘请长期外籍专家数(人次/5年)

新增120

新增142(达1006)

800

新增120

自办或合办外文期刊数(个)

社科:新增1

社科:新增1(达11)

8

新增1

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个)

新增2

新增2(达8)

2

新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