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文件字号:武大毕字[2023]7号      发文单位: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各有关单位: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我校2024届毕业生预计15606人,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2024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就业〔2023〕4号)文件要求,现就做好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统筹部署,将就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统筹和加强学校各部门、各培养单位间的工作协同,完善激励考评机制,调动全校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学校“六月一季”促就业行动的部署,结合实际,统筹做好本单位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向好。

2.强化责任担当。各培养单位是做好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就业工作列入党委会(办公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进;要建立本单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就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二、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3.持续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根据“两个100”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走访用人单位、看望毕业生校友。各培养单位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精准有效访企拓岗,足质足量开拓就业岗位,上一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的培养单位,原则上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负责人平均每人联系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家。要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提升岗位的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要通过访企拓岗深度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供需精准对接。鼓励各就业协作组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学科办学特色组织开展集中走访。

4.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学校将结合毕业生求职就业意愿,大力拓展岗位资源,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开展招聘活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信息,提高校园招聘活动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加强校园招聘活动组织管理,严格审核校园招聘信息,确保校园招聘活动安全、规范、有序开展。各培养单位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要进一步推进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的共享,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和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及时注册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确保就业政策、资讯、岗位信息等实现精准有效推送。

三、努力建立就业创业价值引领长效机制

5.持续推进“大学工、大思政、大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切实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和领域就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将抓实做细“选调生”“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和政策性岗位工作,建立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激励体系,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为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持续完善学生国际胜任力提升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学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推送工作。积极配合大学生征兵工作,密切军地协同,加大征兵宣传进校园工作力度,引导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6.将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推动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将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基层就业卓越教师先进典型选树和系列宣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主动投身艰苦地区、重点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各培养单位要结合学院特色、学科发展特点、学生发展阶段等,将就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践等育人环节强化就业教育引导。

四、推进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7.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学校将推动以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校本特色课程和教材建设工作;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各培养单位要结合学院特色、学科发展特点,打造与专业培养高度融合的就业课程,扩大选课学生覆盖面;探索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8.认真组织参与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切实增强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就业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各培养单位要组织好班级赛、年级赛和院赛,提升大赛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9.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就业实习,通过实习实践激发学生求职意愿、明确求职意向,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学校将积极开拓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资源。各培养单位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协同打造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就业实习实践。

10.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严格落实“三严禁”要求,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学校将建立招聘单位负面名单并发布求职就业预警信息,帮助毕业生防范求职风险。各培养单位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早签订就业协议书并如实履约。

5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11.进一步完善精准帮扶机制,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各培养单位要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工作信息化台账,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要真正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教师、班级导师、辅导员等要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要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帮扶和不断线服务。

六、建立就业监测与评价反馈机制

12.认真落实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各培养单位要严格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要严格落实“四不准”“三不得”要求,持续对毕业生数据进行核查校正,及时更新毕业生就业系统数据。

13.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将深化就业工作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评价标准和体系;加强各培养单位间的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推动全面提升就业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工作研究,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支撑。

14.进一步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招生、培养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学校将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评估、招生计划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培养单位要深入开展本单位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准确把握学科领域内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的现状和趋势,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需求的变化和导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

七、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保障

15.切实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把就业工作纳入培养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内容,适时开展就业工作督促检查,推动逐级落实就业工作责任。

16.认真落实就业工作支持保障。学校将加大就业经费投入,加强就业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各培养单位要配备专人负责就业工作,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就业工作,优先为学生就业安排场地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配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设置学生生涯咨询室或面试间。

17.加强就业工作优秀经验宣传推广,持续开展就业育人工作典型案例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总结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武 汉 大 学

2023年12月20日